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祥子的悲剧,是一个“人”
在尊严与屈辱上下两块磁石之间奋力挣扎,而终于堕入屈辱的悲剧。
老舍似乎是告诉你,人天生是该抓住自己的那份尊严的,有了那份尊严,人才像个“人”
。
但人的外部有个世界,世界的存在却要以人的屈辱为前提,人要在世界中获得正常的生存,就得把尊严抵押出去,这样,人的本性就将一点点泯灭,像出卖了灵魂的浮士德一样,最后变成“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所以,人活着不论是执著于尊严,还是驯服于屈辱,他的命运总是悲苦的。
欢乐在生活中只是几个短暂的瞬间,如同祥子刚拉上几天自己新买的车,就被黑洞洞的枪口吞噬了去一样。
孔醉:《屈辱与尊严——老舍创作与精神世界的主旋律》,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1)。
4.老舍说他写《骆驼祥子》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
。
这个“地狱”
是那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的社会,也是为金钱所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
像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等,对于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
……祥子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吞噬,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
小说直接解剖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
。
老舍对城市中“欲”
(情欲、财产贪欲等)的嫌恶,对城市人伦关系中“丑”
的反感,主要出于道德的审视。
人们从《骆驼祥子》阴暗龌龊的图景中,能感触到老舍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忧虑。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5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骆驼祥子》里,虎妞死于第19章,祥子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与他对命运之网的搏斗的传奇同时刹住了尾巴,其实小说到这里就结束掉也很干脆。
说实话,最后五章写得有些潦草,也实在是多余。
但老舍似乎另有打算,他说《骆驼祥子》的缺点是“收尾收得太慌了一点”
,应当是再“多写两三段才能从容不迫的刹住”
。
说明老舍对虎妞死后的祥子的传奇生活还有兴趣继续探索。
但从现在的小说结构来看,后来发展出祥子和小福子(连带出“白面口袋”
)、夏太太的故事,这两个女人的背后都暗藏了虎妞的影子,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祥子与虎妞姻缘的余波,并没有什么新意。
……
所以我觉得,老舍的遗憾应该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即祥子从虎妞设下的性的魔障里挣脱出来后,应该还要经历第二个层面的磨难和挣扎,可惜老舍后来没有写下去。
那就是祥子和阮明的关系,以此来揭示一个人力车夫与革命的关系。
……虽然《骆驼祥子》生动地写出了祥子从一个纯朴的民间劳动者堕落为个人主义末路鬼的过程,但这过程中祥子始终是被动的,他的精神的挣扎始终像是遭遇一场魔魇,而没有出现强大的精神挣扎的主动性。
再者,从农民转变为小市民的过程中,祥子自身的民间因素——来自乡间的纯朴的记忆,几乎没有发挥出抵制都市文明戕害的健康作用,他身上所反映的民间社会的文化因素,仍然是市民阶级进入现代性进程之前的文化道德传统,因此他被社会发展的车轮所抛弃的悲剧也是必然的。
虽然老舍在批判市民阶级本身的缺陷时同样是尖锐活泼,但他仍然是站在市民的立场上去启蒙市民,精神上不可能给以更高的提升。
这也可以说是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如果老舍能像无名氏创作《无名书》那样,让祥子脱离虎妞设置的命运之网以后再度进入政治怪圈的命运之网,在更高的层面上来解读一个人的悲剧性格的发展,而不是那么简单地把他推入自取灭亡的绝望境地,那么,我们面对的又是另外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