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观点。
卜庆华:《论郭沫若早期的哲学思想》,见《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660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6.(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艺术是自我的表现,是艺术家的一种内在冲动的不得不尔的表现”
。
这是郭沫若前期信奉的重要创作原则,也是他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核心观点……第二,文艺是“天才的自然流露”
,“没有所谓目的”
。
这是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又一重要特征……第三,“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
。
这是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另一重要特征。
孙党伯:《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见《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553~561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7.就像一切伟大的诗篇,《凤凰涅槃》意义简单,结构实用,它讲述的是一个有关死亡与新生的故事。
从语言的角度看,它不仅涉及对言说者身份多重性的探寻,也同样显示出对相邻言说者系的兴趣。
根据死亡和新生这两大主题,这首诗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包括“序言”
、“凤歌”
、“凰歌”
、“凤凰同歌”
和“群鸟歌”
,而后半部分则是指“凤凰更生歌”
。
就主题来说,前半部分对死亡的目击和后半部分对新生的歌咏形成了一个对照。
但就两者关系到的话语言说者而言,诗的前后两部分也是截然不同。
在那个关于死亡的场景中出现的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言说者,他们的身份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序曲》中的超越叙事者,凤凰本身以及观葬的群鸟。
《凤凰更生歌》则虽由鸡鸣开始,但在整体上却由凤凰作为主要歌者。
鸡鸣本身马上被滔滔不绝的凤凰和鸣所淹没。
更为重要的是,与前半部分凤凰分咏的情形相反,在诗的后半部分凤凰似乎是用同一个声音在说话,任何细致的差别都被取消了……
《凤凰涅槃》的死亡场景显然是多个言说者占据的语境。
凤凰对自己的破坏同时也发生在《序曲》的超越叙事者和《群鸟歌》的言说者面前,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与己不同的评价。
在这个意义上,凤凰的自焚也就是对这两种异己言说者的克服。
凤凰的声音也就是对这两种“杂音”
的对抗。
凤凰对自我身份多重性的揭示也就取决于同相邻“自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