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迟桂花》让人性从苦闷和爱情纠缠中升华出来,灵肉冲突的感伤由于诗性因素的加强而转入性情感伤,冲击力小了,但是感伤之美更为深厚绵长。
其二体现着对自然的依恋和向往,《东梓关》《迟桂花》均流露出对田园牧歌与超凡脱俗的神往。
在这里,自然是涤**尘世烦恼、解除心灵痛苦的精神避难所。
再就是出现了逃禅意向,以《迟桂花》微露“禅意”
,《马缨花开的时候》《瓢儿和尚》的宗教解脱意识已经相当明显了。
如果完全走入禅境,感伤也就不复存在,无奈禅只是瞬间反省的一种精神构架,它既非现实也不是浪漫。
这种缺乏力度的探求终难回避感伤。
陈亚平:《从苏曼殊到郁达夫的现代感伤》,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6)。
6.我们要知道,《海滨故人》是庐隐前半生的自传,露沙就是庐隐自己……
提到中国新文坛的女作家,资格最老的,谁也承认是冰心和庐隐。
冰心作人作文,是温雅细致,庐隐则是豪爽痛快。
冰心的作品里,是母亲,小弟弟,高山大海,是家庭的温情和大自然的赞叹;庐隐的作品里,是男学生,女学生,同**,多角爱,是爱情的追逐,是悲苦命运者的挣扎。
冰心在燕京的环境里,多少是受了些外国文学的影响;庐隐是女高师国文系出身的,她的作品,很浓厚的呈现着中国旧诗词旧小说的情调。
在她早年的小说里,常把这位女主角比林黛玉,把那女主角比薛宝钗,可知《红楼梦》这一类的书,对于庐隐的影响是很大的。
这种色彩,在《海滨故人》里最浓厚,好在她以后的作品里,是一天天地淡了。
民国八九年,正是庐隐这般女孩子们,在课堂里读骚赋和骈体文的时候。
新文学运动起来,她便很敏锐地接受了这种思潮,抛弃了旧文学的观念,用白话文的体裁,写出完全近代式的小说了。
如果我们可以说,“五四”
时代是古典主义崩溃,浪漫精神和人权运动的新生,那么庐隐便是一个时代的典型人物。
刘大杰:《黄庐隐》,载《人间世》,1936(5)。
7.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张资平以恋爱小说引起文坛注目,而后来受“腰斩”
的,也是他的恋爱小说,他为世人所指责的,也是恋爱小说。
在这方面,张资平也给人们提供了深刻教训。
爱和死是文学的基本主题,这说法并不很准确,但作为人类一种重要情感,确乎是文学经常描写的对象,与此相关的则是婚姻、性心理等等。
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的开端,自由恋爱与婚姻成为文学的一个“热点”
,张资平致力于恋爱小说,实在也是时代使然。
他的初期的成功,也是时代潮流所给予他的厚遇。
但是人类的爱情虽以**为基础,却又不是**所能涵盖,其中积淀有丰富的文化历史、社会的内容,它不可避免地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
所以,恋爱题材是讨巧的,也是烫手的,它能使作家的作品获得读者,也有可能使作家堕落。
然而张资平对此全无自觉。
起初他尚且比较严肃地对待之,作品里折射出时代的光芒。
慢慢地,他的注意力转向性心理描写。
如果在性心理描写中有意识地揭示出它的社会意义、民族文化因素,作品尚有可能列入上乘,但张资平关注的是本能的性心理,大写如何见异性起欲念,性欲不能满足的性变态,猜疑、嫉妒、性臆测、性厌倦……翻来覆去喋喋不休,就失掉了任何意义,只成了招徕读者的廉价广告,作品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虽一时销路不错,终难免被时代淘汰。
文学是人学,并不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研究对象,而是力图表现人的社会属性,即使写到人的自然属性,也应是与社会属性相关联的,写**、性心理的根本尺度就在这里。
……在如何对待读者反映与文坛评论方面,张资平无疑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训。
面对一部分读者欢迎他的恋爱小说的现象,他缺乏必要的自觉,没有也不可能对读者作必要的认真的分析。
正因为他满足于迎合一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不思磨砺,不思提高,所以其作品就每况愈下,他犹如一颗流星,闪了一下便再无痕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