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鲁 迅(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33、39、43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狂人日记》前面有一段文言文的题叙,说明这本狂人日记的事实来源,这是用非常写实的手法来写的。

说有两兄弟,是作者的中学时代同学,他听说其中有一个生病了,有一次回乡时特地绕道去探望,碰到病人的哥哥,哥哥就说,我弟弟过去确实生过病,现在已经好了,“赴某地候补矣”

就是说,那个狂人曾经有一度疯狂,现在病愈了,他就去做官,又重新融入到这个正常人的社会,也就是又融入到这个吃人者的社会。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鲁迅一开始已经给这个狂人制定了一个很不妙的结局。

别看你今天很深刻,明天你一旦恢复理性了,你就“候补”

去了。

这里,他把一个人的觉醒看成是一场疯狂,由于一场病,他才觉悟到某些真理,但这个东西很快就被抹平了。

就像鲁迅后来写的吕纬甫、魏连殳、涓生等人物,差不多都是这样一个结局。

《在酒楼上》吕纬甫有一段著名的比喻:他像苍蝇那样飞了一圈又飞到了原来的点上。

鲁迅的怀疑精神和悲观主义使他在处理狂人这样的知识分子的结局时表现得非常老辣,这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自信与乐观态度是很不同的。

《狂人日记》里用两套文本,一套文言文,一套白话文,文言文代表了现实世界的声音,而白话文则是代表了一个狂人的内心世界的声音。

这两个不同的文本,反映了两种语言空间,也就是新旧文化的对照。

它前面的序言是用文言文,非常流畅,但一进入狂人语言就是很欧化的语言了。

这也是一种暗示:我们正常的生活当中,语言是非常流畅的,就是一般的文言文,这个文言文谁都能够读,只有当狂人感受到另外一种问题,进入到另外一个思想空间了,他才会进入一个欧化的现代的特殊语境。

这个语境被一般世俗认为是狂人狂语。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4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阿Q人物“链”

系列:由于“阿Q精神胜利法”

具有典型性、普遍性,论者们开始注意到“阿Q”

并没有死去,他依然活在后来许多作家笔下,阿Q的祖先也可以找到。

许多现当代作家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衣钵,写出了一批“涅槃中的阿Q”

,我姑妄谓之“阿Q人物‘链’系列”

张锦池的《阿Q的远祖——猪八戒形象漫论》认为猪八戒和阿Q的缺点都是芸芸众生的缺点,猪八戒是阿Q的远祖。

张梦阳的专著《阿Q新论》中《文学后裔》一节也具体谈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受到《阿Q正传》影响的小说,张谓之为“阿Q的文学后裔”

但阿Q的后裔,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无法与阿Q相比,这是因为创造精神典型的作家必须兼备大思想家、大学者、大作家三项条件。

史承钧的《影响与契合——从〈阿Q正传〉到〈猫城记〉》和塞云的《阿Q、有二伯及其他:评萧红和鲁迅在文学上的师承关系》分别论述了老舍和萧红在人物塑造、创作思想、美学风格等方面对鲁迅的继承。

田中阳《涅槃中的“阿Q”

——对现当代文学中农民形象衍变一个侧面的审视》一文追述了自《阿Q正传》发表后七十多年来,“阿Q”

在现当代作家笔下的承继和蜕变,勾勒农民摆脱传统重负,重构自己的文化心理的艰难心路历程。

该文论及到的作品有二十多篇。

阿Q封闭守旧的思维方式、主奴两面性、恋土情结、宗族观念在上述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可以找到遗传的影子。

然而,在时代风雨的洗礼下,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现代文化的碰撞下,中国农民的主体观念正在慢慢蜕变。

……《唯恐其争——阿Q形象再认识》分析阿Q革命的负面:阿Q革命的心理实质是复仇式的破坏和独占式的享受,这一点阿Q与朱元璋类似,阿Q是变形了的朱元璋。

《芙蓉镇》中的王秋赦的革命行为亦是“阿Q”

式的革命的变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