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形象”
也逐渐演化为“抽象”
的、象征化“符号”
的性质。
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
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
的组织方式,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7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郭小川的《望星空》,是一首典型地体现了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系的政治抒情诗。
表面看来,它与当时盛行的那些政治抒情诗有着一副相似的面孔,但细细分辨,其中包含了诗人对个体生命与巨大的历史洪流之间矛盾的敏锐感受。
在当时的时代共名观照下,郭小川强烈地意识到个人的抒情、个人情感的迷失与软弱,最终必须汇入滔滔沸腾的历史洪流之中,只是这种汇入在郭小川这里并非那么轻而易举,它充满着矛盾、痛苦,而对这种矛盾与痛苦的敏感体验和有意无意地表现,正是郭小川的大部分政治抒情诗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全诗共有230多行,分为4章,从情感的起伏和内容的展开来看,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叙写作为革命战士的“我”
,面对浩瀚星空时所引发的有关人生、宇宙的超越时空的思绪,显示了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凭借这一独特的角度展开抒情,“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
在无限的时间的洪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
,对人类的生命现象作了诗意的、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
在这种忧郁与痛苦里,既折射出50年代后期违反客观规律的大跃进造成的严峻后果的时代背景,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挫折的严肃思考和感应;同时,也寓意了在历史的挫折面前,革命者对自身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思考。
超越个人与具体的现实事象之上的浩远的时空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感慨、惆怅,给诗人一贯明朗豪迈的诗风添加了深沉,但他所拥有的理想主义又使得这种感慨并不流于消沉。
诗的后半部分全力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灯火,她使得“天黑了,星小了,高空显得暗淡无光”
,而“当我怀着自豪的感情,再向星空了望,我的身子,充溢着非凡的力量”
,诗人的幻想一经回到人间,便由衷地体察出人生的壮丽,并对前半部分的诗思提出了诘难,对人生的浩叹便转而成为对人间建设事业和战斗者人格力量的一个铺垫。
作者力图在这前后的一抑一扬、欲扬先抑之间,展示一个在当时显得较为深刻、别致的思考角度和过程:不囿于现成流行的观念,注意表述生活和个人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努力思考现实的严峻性、斗争的坚定性与广博的人性情感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并尝试以一种超越局部时空限制的视界,以达到当代诗歌未曾达到的深度。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101~103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贺敬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写任何题材的诗,都是深深地熔铸着战士的感情和责任的。
不论写什么和如何写,其诗的旨归都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讴歌,都是对革命和改革的礼赞,都是对是非和优劣的评鉴,也都是对正义和良知的呼唤。
他认为:真正的诗,就应当成为战斗的号角、前进的鼓鼙和民族的良心。
真正的诗人则必须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时代的驱动者和人民的代言人。
他说:“从我投身到这支队伍时起,我从未动摇过我的自豪感。
我甚至在《放声歌唱》里,在提到对李白、杜甫等古代伟大诗人的热爱时,这样骄傲地说过:‘我们的合唱——比你们的歌声响亮!
’”
而他所说的这种“合唱”
,实际上就是一种战士式的合唱。
因为只有那样,诗才会更刚朗、更炽烈、更有力。
这种战士式的合唱,不仅是诗人的终生追求,而且是诗人的终生实践。
对于此,他的诗可以证明,他对另一位战士式的诗人郭小川的评说与嘉许也可以证明。
他说郭小川的诗“没有一篇一章可供人消遣,更没有一声一韵能助人安眠。
它是晨钟,是号角,是战歌。
它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在崭新的世纪里,从一位毕生为祖国为人民事业而斗争的忠诚战士的心灵中发出来的。”
他指出,“作为社会主义的新诗歌,郭小川向它提供的足以表明其根本特征的那些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这就是:诗,必须属于人民,属于社会主义事业。
按照诗的规律来写和按照人民利益来写相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