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四节“异质”
中短篇小说
banner"
>
内容提要
在工农兵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由文学外在、内在矛盾及发展规律所决定,工农兵文学中不断地出现一些与工农兵文学主潮美学品格相异的作品,这些作品的问世,显示了对工农兵文学外在、内在矛盾进行调节的努力,对其的批判或冷遇,则表明了对这种调节的拒绝。
其代表作如下: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写出了中国革命在最初进入现代化经济建设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乡村文明与都市文明之间的二律悖反关系中人的价值困惑及试图解决二者矛盾的天真愿望。
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
》《初雪》延续了“七月派”
重在写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的传统,写出了战争时代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美好,人性与战争之间的复杂关系。
20世纪60年代初的历史短篇小说。
这些作品的作者几乎全都是“五四”
、30年代的作家,代表作有冯至的《白发生黑丝》、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师陀的《西门豹的遭遇》、徐懋庸的《鸡肋》等。
这些作品大多写的是知识分子在政治历史中的命运,其作者的价值观念来源于“五四”
时代的思想资源,来自于他们的人生经历人生经验,因之,这些作品体现了“五四”
一代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成立17年中的人生境遇和思想境遇。
1956年百花时代的短篇小说。
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在新的社会形态、社会矛盾中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人生、生命价值选择的困惑,如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李国文的《改选》等;一类是写情爱形态的丰富性,情爱与社会历史的相互纠缠,如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丰村的《美丽》等。
茹志鹃的《百合花》则站在个体生命的价值立场上,对社会、历史消损个体生命的合理性提出了充满内在力度的质询,刘真的《长长的流水》《英雄的故事》着重以战争为背景,叙写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人性的美好,韦君宜的《月夜清歌》写了生命的社会价值与生命的个体价值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倾向于后者。
方纪的《来访者》、刘澍德的《回家》、康濯的《水滴石穿》也是颇为值得重视的作品。
总的说来,在将社会、历史价值看得高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工农兵文学主潮中,上述作品的特点都在于,他们对社会、历史中的个体生命,给予了根本性的或者是较多的关注,因此有了与工农兵文学主潮迥然不同的异质性。
教学建议
1.选择两到三篇精读作品,结合相关评论,进行文本分析,说明这些作品至今的文学魅力来自何处?作品本身的时代局限性体现在何处?
2.在拓展练习中选择一个问题,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
精读作品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
宗璞:《红豆》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茹志鹃:《百合花》
评论摘要
1.《洼地上的“战役”
》展示出的矛盾,并没有因为战争破坏了和平,而让人陷入破灭、绝望、颓废的深渊之中。
相反,英雄和人民那乐观、坚定、必胜的情绪给人希望、给人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