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茶馆(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茶馆》

banner"

>

内容提要

《茶馆》是工农兵戏剧文学中最具异质者,也是其成就最高者,何以如此的原因,恐怕要将其置入20世纪中国现代戏剧的格局中,“五四”

戏剧文学与工农兵戏剧文学的关系中,才能给以到位的认识。

《茶馆》的创作特点有四:第一,高度的概括性与开放性,即“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通过一个茶馆及其兴衰,通过出入这茶馆的70多位身份不一的人物,对时代、社会、历史更替作了全方位的体现,更重要的则是,高度概括了历史、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即个人在历史、社会面前的无奈与不幸。

第二,不是以抽象的阶级本质作为人物性格的核心,并对其给以政治性的判定,而是在社会、历史“总的合力”

的作用下,写出了人物的丰富性、深刻性。

第三,是其人像展览式的散文化的结构。

这是现代话剧与传统话剧的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第四,是其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是语言——的风土化特点。

教学建议

1.从人物形象的设置、人物的语言方面分析《茶馆》的创作特色,体会其艺术魅力。

2.参阅摘要1和摘要3,讨论《茶馆》的主题内涵应作何解读。

3.以拓展练习3为主题展开课堂讨论,比较不同时代的评价差异之缘由。

精读作品

老舍:《茶馆》

评论摘要

1.与其简单地说《茶馆》的主题内涵是“葬送三个时代”

,不如说此剧的主题内涵在于揭示专制政体高压下的国民性。

所谓《茶馆》“调子低沉”

,其实不过是因为剧中寓有深沉的认识意义,能使人联想到这种种国民性的构成因素的历史延续性。

但剧中也暗示了希望,主要表现在受迫害者已从自身惨痛的一生中省悟到自身的弱点,而在临终前完成了扬弃自身弱点的自我否定。

这大概就是《茶馆》一剧的哲学意义。

洪忠煌:《〈茶馆〉主题新释》,载《烟台大学学报》,1991(2)。

2.“开口就响”

,这是老舍戏剧中刻画人物最重要的语言手段。

《茶馆》中前前后后有七十多人登场,有名有姓的也有五十多。

这么多人物如果都要靠冲突和情节来塑造,恐怕非搞连台本戏不可,可老舍却能在一个短短的三幕剧中把人物刻画得眉眼分明,其“秘诀”

也无不是借助于“开口就响”

的语言手段。

“开口就响”

的关键在于“怎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