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 乐和民情 音乐制度与雅乐新声(第9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由于胡乐的大量传入,唐代乐器也发生变化。

汉魏以来,文人好尚“琴”

,所以有蔡邕的“五弄”

和嵇康的“四弄”

闻名于世,而唐人更多赞美“胡琵琶”

的美妙功用。

如白居易《琵琶行》诗对歌女弹奏琵琶乐声的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图2-6-8唐代乐舞屏风(绢画)

这段精彩的描绘,说明了当时琵琶演奏技艺的高超。

唐代散乐则继承了百戏传统,以表演杂耍和唱曲歌舞为主,也产生了如参军戏、杂剧等民间艺术形式。

由于唐代胡、汉文化交融,所以传统雅乐与西域新声往往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因当时“歌伎制度”

而形成伎乐的盛行,所以也就淡化了雅音与郑声的对立。

于是对唐代开元、天宝间的官方乐曲,后世就有“君臣相与为**乐,而明宗尤溺于夷音”

(鲖阳居士《复雅歌序》)的批评;而开成年间“祓禊”

之礼杂以“伎乐”

,已司空见惯。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乐府旧制政教传统的丢失,唐开元年间造十五“和乐”

,宝应年间太常奏立“大运之舞”

,贞元年间奏“文明之舞”

,长庆年间奏“和宁之舞”

,宝历年间奏“大钧之舞”

等,都取保国康民之意。

清代宫廷曾有复兴雅乐的举措,如康熙皇帝钦定《律吕正义》,又御制《新乐府·立部伎篇》,其意义就在标明“崇雅黜郑”

的宗旨,但作为新声,如元明以来的民歌小曲流行,地方戏剧的兴起,以及欧洲音乐的传入,代表了音乐发展的新趋势。

因此,那种一直被奉为关乎王朝政治命运的传统乐制,以及政治教化为主的乐治思想,其地位的跌落和整体的衰退,也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世界交换师七年顾初如北沧元图没人告诉我这不是游戏疯批美人带崽征服娱乐圈我做噩梦能变强外室之妻恰逢雨连天万界大表哥英雄无敌之佣兵术修大巫团宠格格是食修紫藤花游记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娘娘她独得帝心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邪王火妃:殿下等着瞧七零之彪悍娘亲斗罗大陆之星罗大帝病弱权臣被悍妻喊去种田快穿三界之我的宠物是阎罗大佬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我一个NPC能有什么坏心思荣光[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