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宫殿建筑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段,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观念和等级制度,充分显示出帝王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盘旋起伏于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面对长城,古今文人墨客吟咏不绝,李白有“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王昌龄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等,皆千古传颂。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
……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据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据文献记载,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那时还不叫长城而叫“方城”
。
此后的百余年间,各个诸侯国出于安全的考虑,陆续在各自的边界修筑长城,如齐、魏、郑、韩、秦、燕、赵等,这些长城自成体系,还没有连接到一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巩固帝国,立即派遣大将蒙恬和长子扶苏“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
历时十年,终于把秦、燕、赵三国的长城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从此,就有了“万里长城”
。
秦朝以后,仍有十个王朝陆续修筑长城,即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辽、金、宋、明,其中以汉、明两代修筑的规模最大。
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一般是指明代修筑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高山之巅、黄河之岸和渤海之滨,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全长六百三十五万米。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山海关就有“天下第一关”
之美誉。
明初修筑山海关的大将徐达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被视为天险的山海关会因为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而葬送了大明江山,这难道只是历史的一个玩笑吗?
图5-2-2长城
清代著名园林评论家钱泳说“造园如作诗文”
,可谓一语中的。
诚然,造园是颇为需要一点诗情画意的,造园在最初可以说就是诗人和画家的艺术。
山水园和山水诗、田园诗差不多同时出现,谢灵运的山庄、陶渊明的田园形诸吟咏,不能不影响人们的造园思想,王维的辋川别墅、司马光的独乐园以及王安石的半山园等无一例外。
中国园林若从造园艺术的发展演变着眼,自然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代表。
秦汉以前,皇家园林占绝对上风,汉代开始出现私家园林,如梁孝王的兔园等;魏晋南北朝以降,私家园林逐渐兴盛,出现“中园”
、“小园”
,庾信的《小园赋》更是奠定了小园的纲领;宋元以后,私家园林日趋成熟,早已占据上风;到了明清,皇家园林不得不反过来汲取私家小园的精华,建造集景式的皇家园林,此以圆明园为代表。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园林,无不以再现自然丘壑为主要意趣,因而叠山理水便成了造园艺术的支配环节。
造园叠山艺术,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叠山是整个地模仿真山,完全写实,接近自然主义,从秦始皇“筑土为蓬莱山”
到魏晋南北朝一直方兴未艾。
第二阶段“小中见大”
的叠山手法是写意的,象征的,接近浪漫主义,晋宋以降,一般官僚士大夫的中园、小园崛起。
老庄思想的洗礼,不仅促进了人们对于客观山水世界的发现,还促进了对主观心灵世界的发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人们发现“会心山水不在远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