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七 言意之辨 玄学清谈及玄理探求(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特别是曹魏九品中正制颁行以后,上层士人多了一层世代为官的保障,可以少受一些“皓首穷经”

的折磨了。

所以,一面固然有许多文人在乱世中朝不保夕、丧身没家,一面又有为数不少的中上层士人在顺应、迎合统治者意愿的情况下,过着比较优厚和逍遥自适的生活。

这部分士人为了掩盖他们骄奢**逸的生活,或是对抗内心的空虚寂寞,便打着老庄的旗号,意图在谈玄说理之中以示清高,或寻求精神安慰。

这是魏晋玄学兴起的又一个原因。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之外,魏晋玄学的兴起也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在起作用。

比如,汉代后期以来评品人物的清议风气,对魏晋玄学清谈的表现方式就有着直接的启发作用。

三、玄学的四个阶段

玄学在魏晋时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

但到底分为几段,学术界历来看法不一。

考虑到魏晋之际具体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玄学主张在不同阶段的差异,将玄学分为正始玄学、竹林玄学、元康玄学和东晋玄学四段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

下面我们每一时期都以一个代表性的玄学家为例,介绍魏晋玄学在不同阶段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征。

首先是正始时期的玄学。

此一时期是玄学的创始期,最有代表性的玄学家是王弼、何晏,而尤以王弼的思想影响为大。

从主体思想倾向上看,正始玄学可以名之为老玄,这是因为此时老子思想在玄学理论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

王、何等人在援道入儒,建构玄学理论时,很少言及庄子,其玄学话题主要是从《老子》中衍生而来。

“三玄”

虽然说都是当时清谈的材料,但玄学家们首重《老子》,其次《周易》,最后才是《庄子》,对《庄子》的普遍重视,是竹林玄学以后的事。

下面我们以王弼为例,看看正始玄学的主要观点。

王弼(226—249),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人,是玄学思潮的重要创始者之一,一位早慧而早夭的哲学家。

主要著作有《老子注》《老子指略》《易注》《易略例》等。

在世界观方面,王弼继承先秦道家“以无为本”

的思想,盛倡“贵无”

论。

王弼认为,在“有”

、“无”

的问题上,显然只有“无”

才是“万物之宗”

,也即是世界的本源,这一点可以从本末、体用、一多、动静等多种矛盾关系得到论证。

从本末关系看,他认为,天下万物都必须以无为本,“无”

是“有”

的本源,“有”

则为“无”

的末节,处理二者关系就必须做到:“守母以存子”

,“崇本以息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