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 元一统始 经学建构的文化图式(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其代表性人物主要有董仲舒、京房、何休等。

而古文学家更多用力于章句训诂,崇奉周公,把孔子视为一个传解周公之道的“先师”

,不像今文学家那样神圣化孔子。

五经中以《周礼》为主,反对纬书和微言大义。

代表性人物主要是刘歆等。

古文、今文经学的争论,自西汉后期开始,一直持续于整个东汉时期,古文经在刘歆等人的努力下,先后有多种列为学官。

但到了东汉后期,经学的汉学阶段表现出一种新的学术特色,即经学今、古文相混淆,郑玄、许慎等是代表。

郑玄是东汉后期十分有名的经学大师,学问很大,以至身边的下人都受他熏陶而颇有文采。

有一个故事说,郑玄的婢女因为惹怒他而被惩罚站在泥地中,旁边路过的另外一个婢女,引了《诗经》里面的话说:“胡为乎泥中?”

婢女应口以《诗经》中的话答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郑玄之治经学,兼采今、古文字,兼授今、古文义,他曾遍注群经,代表作是《仪礼注》和《毛诗笺》。

在《仪礼注》中,郑玄常常是或用今文之字,而注出古文之字;或用古义,而补足今文之义;或者同时兼用古今文。

郑玄的《毛诗笺》以属于古文的《毛传》为主,但也时时援用齐、鲁、韩三家今文诗说。

例如,《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古文《毛传》中的注解是:“玄鸟,鳦也。

春分,玄鸟降。

汤之先祖有娀氏女简狄,配高辛氏帝,帝与之祈于郊媒而生契,故本其为天所命,以玄鸟至而生焉。”

意思是说,简狄在春分季节,燕子飞回之时,与帝高辛氏到郊外祈祷,因而生契,燕子在这里是吉祥的象征。

而郑笺却紧接着注解说:“降,下也,天使鳦下而生商者,谓鳦遗卵而生契。”

显然,郑笺此训未从毛传之古文说,把燕子解释为商族的图腾,而采用极可能是三家诗的今文说法,所以其解说中带有一些今文学派的神异色彩。

郑玄以一种比较公正的态度对待今、古文经学,尽量地采纳两方的合理性意见,加以融通,这种做法很被当时的儒生和经师所赞赏,今、古文的融合也就此成为学术大势,其争论也就告一段落。

图4-6-2郑玄像

魏晋时儒学退位,玄学形成。

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和老庄互释,以解说玄学命题,王弼、何晏为其代表,学术史上称之为正始之音。

这时,纯粹的经学研究很少,王肃是当时的代表性经学家。

王肃的解经像郑玄一样,也是兼采、混合今古文。

但王肃似乎是出于某种学术成见,经常是:在郑玄采用古文解处,王肃采用今文解;反之,郑玄援引今文义时,王肃则取古文义。

在混合经学今、古文中,除郑玄建立的“郑学”

之外,王肃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学”

至南北朝,经学亦分为南学和北学。

南学、北学在学术上有各自的特色:大体上说,北学继承了两汉经学传统,其特点是以明经为学术中心,多保留汉学名物训诂的朴实学风;而南学多受玄学、佛学的影响,其特色是重视义疏之学,重在发挥儒家经典的义理,是汉学中微言大义的传统。

所以,《北史·儒林传序》有“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的说法。

图4-6-3《韩诗外传》书影

唐代是经学汉学阶段的最后时期,其特色是经学中的今、古文对立以及南、北学对立,都渐趋消失,经学解说走向统一,这在《五经正义》中有重要的体现。

《五经正义》是唐王朝最高统治者下令,为士人科考而准备的统一教材,由孔颖达等人编辑而成,它代表了唐代经学的最高成就。

《五经正义》的经注,将今文与古文、南学与北学的传注与义疏熔为一炉,同时,在采纳前人材料时,多能客观、公允地评断古、今文经说歧异之处,展示了一种兼收并蓄、理性客观的学术立场或风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