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道法自然 道家自然观与人生观(第10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老子心目中的圣人应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以实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三章)的圣人之治。

然而,现实中的情况是:世风败坏,王政不纲,诸侯兼攻掠地,据权夸势,互争雄长。

争王称霸之人,假借仁义之名,窃取名利。

他们夺取职位之后,摇身一变,俨然成一代道德宗师,把“仁义”

之类的美名挂在嘴边,任由自己使用。

更有以学术思想追求功名富贵的文士,也都以圣人之道辅助明主相期许,于是弄得圣人遍地,“仁义”

变成权谋的话柄。

因此,老子对执国家利器,身居高位,或身为帮凶的“仁义”

之徒严加驳斥,视为大盗而予以鞭笞,揭露伪圣人的欺世自尊,欺世自贵。

图4-3-2《六博图》

二是否定智慧。

与先秦儒家主智论不同,道家反智。

这也是源于老子的愤世人生观。

《老子》十八章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的反智情绪,是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衰坏的反思。

人有了“智慧”

,就会生出智巧和作伪。

世俗之人热衷于玩弄心机和作伪,他们的心灵不再保有纯真朴实的自然状态,他们自以为智慧越多,对社会的扰乱就越多。

基于此,老子认为应该效法上古的淳朴之风:“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多智。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式。

知此楷式,是谓玄德。”

(《老子》六十五章)提倡一种同于大道的“愚”

:“我愚人之心也”

(《老子》二十章)。

这种“愚”

,是对当时世俗伪诈之“智”

的否定,是一种大智慧,是大智若愚。

三是否定声色。

老子反对世俗的“仁”

、“礼”

,进而反对世俗之人所好的表象、虚华、伪饰之美。

他认为凡是那种“服文采,带利剑”

(《老子》五十三章)之美,只能对人有害,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十二章)。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杂的音调使人听觉不敏,饮食餍飧令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旌**,稀有的货物使人行为不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水与火(原名服不服)你跑不过我吧恋爱要在模拟后抱上鱼尾巴后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韩警官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追击半岛死亡万花筒众神世界重生从夺舍自己开始诸天之从新做人楼白的游戏王奇妙冒险丹皇武帝我是大渣男[快穿]重生成世子的心尖宠王爷在上,王妃她绝色无双农门娇俏小厨娘守寡后我重生了离婚后我成了娱乐圈大佬破产男配不想跟我分手一人之开始的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