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 奉神祈报 民俗日与敬时行礼(第8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目莲按照指示,在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

“盂兰盆会”

是佛教徒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而设立。

道教定中元节则依据《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认为这一天是地狱开门之日,祖先亡灵可以回家团聚;但孤魂野鬼也乘机出动,享受民间的奉祭,危害人间。

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要供奉食品焚烧冥纸安抚孤魂。

佛道两教同争这一节日,显示出中元节祭祖行礼在民俗活动中的重要性。

腊八节也是由民俗转向宗教的节日。

在汉代,腊八节定为十二月亥日,南北朝才正式定在初八。

腊八节源于原始祭祀崇拜,意在召唤各路神灵来享受祭品。

从先秦时代起,腊八节就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并祈福迎祥。

到了北宋以后,佛教徒以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而以腊八为佛的“成道日”

,将这一节日佛学化。

二是由祭祀节日向纪念性节日的演变,如寒食、端午就是这样的节日。

民间一般认为寒食节的产生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有关。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期间,介之推作为他的随从,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帮他渡过难关。

重耳继位后没有立即赏赐介之推,介之推就和老母亲隐居山中。

晋文公为迫使他出山,就派人放火。

介之推不畏所逼,和老母抱着一棵大树被活活烧死。

晋文公为了纪念他,下令全国禁火,吃三天冷饭。

这一说法始于东汉的桓谭。

根据有关史料和民俗节日的特性,寒食节起源于古代大火星崇拜的改火礼俗。

大火星是东方苍龙七宿中的一颗星,又名大火。

大火星出现时如果不禁火,火势将更盛,以致带来灾难。

周朝有专门的司火官员,每年仲春,司烜氏摇着木铎在全国宣传禁火。

季春出火时,司爟氏颁布行火的政令。

如果旧火不完全熄灭,有可能死灰复燃。

古时禁火不严将受到处罚,到宋代也是这样,年长的人到各家各户用鸡毛掠灶灰,要是鸡毛稍微焦卷,就罚款作香纸钱。

但这只是对平民百姓而言,唐人韩翃《寒食》诗则透露了上层人士寒食禁火的情况:“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不管寒食是起源于介之推还是改火,所包含的主旨都是相同的,即忌讳疾疫、祈求安宁是寒食祭祀的重要思想。

端午节和寒食节相似,也是因避邪而举行祭祀的节日,后来演变为纪念性节日。

端午节本名端五,由于是五月初五,又称重午。

端午节举行祭祀活动,本意在于消灾祛病,最早采用兰汤沐浴的方法。

五月初五一直被视为不吉利的日子,旧俗这天有生男孩就危害父亲,生女孩就危害母亲的说法,所以要驱邪避害。

而医书记载兰草有杀蛊毒、避不祥的功用,于是士人男女手执兰草来拂除邪恶。

后来艾蒿和菖蒲代替了兰草的作用。

艾蒿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逐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世界交换师七年顾初如北沧元图没人告诉我这不是游戏疯批美人带崽征服娱乐圈我做噩梦能变强外室之妻恰逢雨连天万界大表哥英雄无敌之佣兵术修大巫团宠格格是食修紫藤花游记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娘娘她独得帝心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邪王火妃:殿下等着瞧七零之彪悍娘亲斗罗大陆之星罗大帝病弱权臣被悍妻喊去种田快穿三界之我的宠物是阎罗大佬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我一个NPC能有什么坏心思荣光[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