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民间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象征家庭像圆月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节”
在民间庆贺节日中最为隆重,各民族都有类似的庆祝活动。
如藏族的“洛萨节”
、塔吉克族的“奇地前笛尔节”
、独龙族的“长秋哇”
节、拉祜族的“扩塔节”
、普米族的“大过年”
、哈尼族的“十月年”
、苗族的“郎卯节”
、水族的“借端节”
等,这些节日都与农牧业相关,是以贺年丰为内容的喜庆活动。
主要以庆贺家庭和睦团圆为主旨的节日是“中秋节”
。
一般认为中秋节源于周朝的秋分祭月旧俗,而形成固定节日,大约是唐代的玩月习俗与宋代立节庆祝。
中秋玩月,现在称为赏月,在古代是一件雅俗皆好的事。
玩月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人玩月方式也有差别,王孙公子、富家巨室,都登上高楼凭轩玩月;中等人家,在小小月台上安排家宴,以酬佳节;陋巷贫困之人,也要解衣换酒,不肯虚度此夜。
好事者登山泛水,通宵达旦。
文人们则饮酒赋诗,在古典文学宝库中留下许多优美的赏月诗词。
与圆月的象征意义相关,诗词中多以团圆为歌咏主题。
客居他乡的大诗人杜甫对着这轮中秋明月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妻儿:“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大文学家苏轼在某年的这个夜晚任思绪飞扬,写下了《水调歌头》这首著名的词寄给他乡的弟弟苏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玩月的同时,还要吃月饼。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人们把它当成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为此,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还要兼顾寓意和美观,这样饼面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四、社交游乐节日与祭祀节日
与庆贺节日相近,社交游乐节日也可分为两类:一类如汉民族的斗牛、社戏、风筝节等,与季节性的农事相关;另一类如上巳、七夕、重阳等节日,一般都是社交游乐与祭祀活动融合,而且游乐活动又多是由祭祀派生或演变而来的。
图3-6-3灶王爷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