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 佛性清静 佛教的传播及宗派(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法显是东晋初年人,3岁时,父母送其至寺院出家。

20岁受大戒。

因慨叹佛教传入中国二百余年,经、论传译失真,律藏残缺,从而矢志寻求。

东晋隆安三年(399),其时他已65岁,他与同学由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渡流沙,于隆安五年(401)到达和阗,复从和阗越葱岭入北印度境内,后又游历中印度和南印度,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返回巴连弗邑,在摩诃衍僧寺住了三年,学习梵语和抄写经律,计得《摩诃僧祇部律》《萨婆多部钞律》(约七千偈)及《摩河僧祇阿毗昙》等梵本。

后来又到达东印度的多摩梨帝国,继续学习、抄经和画像。

两年中,求得《弥沙塞律》《杂阿含经》和《杂藏经》等梵本,均为汉土所未有。

法显以高年立志西行求法,前后约经15年,游历30余国,往返途中,历尽艰险。

70岁后才学梵书、梵语,在印度搜集、抄写了数百万字的佛教经典并进行翻译,其游记《佛国记》则是研究当时的中外交通和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宗教、地理、文化、社会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图3-4-3《佛国记》书影

二、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

佛教长期繁衍中国的过程中,出现过许多派别,比较重要的主要有八个宗派。

一是天台宗,二是法相宗,三是华严宗,四是净土宗,五是禅宗,六是三论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

法相宗,是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创立的宗派。

此宗因为是依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

唐朝的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著成《成唯识论》,所以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又因为传法大师玄奘与窥基师徒常住慈恩寺,窥基有“慈恩大师”

之号,也称慈恩宗。

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为宗旨。

所谓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指的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

“名”

和“相”

指世间有为法皆有名有相,称为名相之法;“分别”

指人们的主观对事物分别认识;“正智”

指圣人清净无漏实智;“如如”

指如实智所对真如理境。

“五法”

不出染净和主客观,是以总括诸法。

三自性有三个层面:一是二取执着,无而谓有,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二是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三是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

因为事物的性质不出此三种,所以叫三自性。

八识中的“识”

是了别认识的意思,又叫心或意,每个有情都有这种意识的认识作用,共有八种,就是前面列举的八种识。

二无我指:每个有情或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一般所说的自我或灵魂叫人无我;客观事物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即自性或绝对的真实叫法无我。

二无我也叫做我、法二空。

此宗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所以有“八识”

之说。

他们认为世间物象皆属精神作用的因缘和合而显现,唯有真如佛性(圆成实性)是真实的。

人体认真如,须断除执着,“转识成智”

,方能修为得道。

而“转识成智”

,又在“因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