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 乐和民情 音乐制度与雅乐新声(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六节乐和民情:音乐制度与雅乐新声

banner"

>

一、上古乐制的发展阶段

在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作用与“礼节民心”

不同,更重在“乐和民声”

,即协和民情,归于教化。

由于音乐本源出于民间,所以最能体现人民的下情,也就是汉末何休在注释《公羊春秋》时说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这就决定了历代统治者对乐的重视,并且建立了相应制度(专门的音乐机关)以制礼作乐,达到体恤民情,教化民心的作用。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国古代乐制的建立与演进,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即“乐教”

观念,而具体的表现就是“雅乐”

与“新声”

的交互与冲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乐教观出于对东周以来“乐制”

破坏、雅乐寝衰、新声崛起的反思,提出“象德缀**”

的思想,这也成为历朝遵循的“乐教”

准则。

图2-6-1汉代乐舞杂技画像砖

考察中国古代乐制文化,如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乐教观的出现作为历史的坐标,那么在这之前,音乐文化就已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理想化的上古圣人制乐阶段。

根据考古发现,在诸多原始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陶埙、骨笛等乐器。

至于上古的乐章,在历代文献的记述中只是一种传说,而且有着很大的理想化特征。

唐人杜佑《通典·乐志》记载“圣人作乐”

就有:伏羲乐《扶来》、神农乐《扶持》、黄帝乐《咸池》、少皞乐《大渊》、颛顼乐《六茎》、帝喾乐《五英》、尧乐《大章》、舜乐《大韶》、禹乐《大夏》、汤乐《大濩》等。

这些传说的乐章以及后人推论的思想,被后世儒家学者奉为经典。

比如后代史书描述黄帝作乐而“百兽率舞”

,禹作《大夏》是治理洪水的壮丽篇章。

又比如传说在一个叫葛天氏的氏族里,流行一种集体歌舞,表演时由三人执牛尾踏足而歌。

至于所唱的内容,《吕氏春秋》记载的歌名有《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八阙”

,其中就包含了颂扬天德地功和祈求五谷丰稔的内容。

图2-6-2乐舞杂技画像

二是殷商末年纣王传上古巫风,养女乐而耽于“**声”

的阶段。

史学家对殷商音乐有很多批评,所谓“作新**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史记·殷本纪》)、“弃先祖之乐乃作**声。

《书》曰‘作奇伎**巧以悦妇人’”

(《通典·乐一》)等等,甚至把殷朝亡国也归咎于尚“**声”

与好“女乐”

根据史书记载的商乐,主要有歌颂汤王代夏立商的《大濩》乐和商人的传统乐舞《桑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