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 审己知人 文化的变革与转型(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就是没有邦国、没有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状态。

这种设想是将孔子思想中通达的“大同”

理想与西方的现实政体相结合,不仅表现出了康有为“保皇”

观念的特质性和时效性,也显示出了他对西学接受的前瞻性和宽容性。

他的这一思想不仅直接启迪了梁启超文化变革观的“新民说”

、“自由说”

,而且对继后而起的“西化”

论者也有着间接的影响。

例如,胡适反对中国本体文化,在《我们走那条路》一文中提出要建立一个治安的、普遍繁荣的、文明的、现代的统一国家;吴稚晖也在《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中反对“国粹”

,提倡用破碎家庭的方法达到无私、大同的理想状态。

他们的这些思想,都是受到当时西学影响而构筑的新“大同”

思想。

与上述思想不同,章太炎继承了孔子学说中比较猖狭的“华夷之辨”

思想,他的言论及著述带有强烈的排满观念和种族革命思想。

梁启超认为章太炎的这种种族革命思想是受到明末遗老黄宗羲、顾炎武、朱舜水、王夫之等人的影响;认为章氏等反满的壮烈行动和言论,是因为此时的朝廷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当国人再一次阅读明末遗老的书籍时,便在排满这一点上产生了共鸣,惊醒了那已经麻木了二百多年的民族意识。

梁启超推根寻源所找到的历史动机,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以此来涵盖种族革命论的全部内容和时代精神,显然是有偏颇的。

因为孙中山强调用民族主义革命来推翻清帝时,就明确指出: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

中国人最崇拜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所以中国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再结合孙中山的民权、民生思想,显然其中内含了改变帝制的民主平等观念。

当然,种族革命思想的产生必然带有排满的历史印记,所以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民族主义,会在某种程度上转变成为抵制西学的工具。

梁漱溟提出中国文化本位,以致认为中国问题的根本不是对谁革命,而是改造文化,民族自救。

孰是孰非?孰进孰退?确实也引起了很多文化学者的思考与评判,因为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对垒和渗透,始终是20世纪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过程中难以取舍的精神。

其二是文化革新与文化保守问题。

文化的趋新与守旧争论自古就有,所谓“法先王”

与“法后王”

、“师古”

与“师心”

、“变古”

与“法古”

等,无时无刻不存在,只是近代中国的情势发生了剧变,“古今之辩”

与“中外之争”

的纠葛,在特征上显得更加突出,在内涵上表现得更加深广。

梁启超曾经把当时的文化变革与旧文化格局进行比较,认为中国过去的数千年都是处在“停顿时代”

,现在才进入“过渡时代”

于是对当时社会的变更作了情绪化的描绘,认为中国数千年来总是原地不动、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不知道过渡时代是什么样子。

由于受到西学东渐和19世纪狂飙突进的冲击,导致亡国灭种的危险,整个民族才走上了艰苦的过渡之道。

但是,我们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社会变革来看,文化革新思潮已经成为主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