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历史。
《明史·真腊传》也记述了海外诸国都将华人称为“唐人”
的情况。
所以,现在学术界华侨史研究者比较统一的一个观点是:至少在唐代已出现了华侨群体。
由此可见,唐代在华人移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到了宋元以后,到海外发展的华人数量继续增加,这种现象既与正常的经济文化交往相联系,又与国内情势的变动(如战乱)相关。
进入明代初年,中国杰出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其中规模最大的六次都在永乐年间,我们先不考虑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不是奉了永乐帝的密旨去海外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或是要显示国威、宣扬正统,造成一种万国来朝的盛况。
单从中华民族同海外交流这个角度来考察,这一壮举确实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海外诸国的交流,也使得海外华人数量得以迅速增加。
郑和用了30年的时间,前后经过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被誉为“中国光荣的顶峰”
,他的“七下西洋”
加强了中国和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的国王在与郑和接触之后都派使臣或者亲自来到中国进行访问。
在郑和的影响下,到南洋去的华侨也日益增多,因此,郑和在华侨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其后,明代隆庆时期开放海禁政策,这也对海外华人数量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张维华在他主编的《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里,把这一时期的华人移居现象和前代华人移居现象作比较,发现了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华人出国侨居的原因中经济因素已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华侨的聚居地以东南亚为主;三是由于华侨的数量增加,他们多居住在一处,逐渐形成了海外华人社区;四是华侨多与当地人通婚,开始了相互融合的过程。
从隆庆以后,一直到近代社会,由于西方殖民势力的强盛,很多中国人作为劳工被迫离开祖国,成为海外华人中命运比较凄惨的一个新的群体。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经营者,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他们不仅在当地获得了经济地位,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政治地位,成为海外华人的领袖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当中,世界各国华侨的人数、结构、身份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
其变化的迅速和程度的猛烈,是华侨史上前所未有的。
这些变化的产生都是与华侨本身的发展规律、侨居国的政策、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格局密切相连的。
这一时期不仅开创了华侨事业的新篇章,而且对华侨未来的生存、发展、前途和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
战前,华侨大多数从事零售商业或小型加工业,战后虽然受到侨居国的种种限制和排斥,但他们仍能在不利的环境中继续生存和发展。
在经济结构方面,华侨已从传统的经营小商品、从事手工业制造为主的单一产业,逐渐发展为具有多种企业和生产模式的新格局。
华侨所从事的行业种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商业上,除了零售商业外,还有不少中介商和超级市场。
在工业上,出现了许多金属、机械、车辆、纺织、成衣、塑胶、烟草、建筑材料、木材加工、石油化学、电子电器等制造业。
在服务行业中,出现了银行、保险、餐馆、旅游、航运、房地产等行业。
华侨们的经营方式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从战前的独资企业、家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股份公司、跨国公司和控股有限公司,各国华人资本也开始互相渗透沟通,结成若干华资集团。
在投资方向上,过去华侨投资绝大多数集中于东南亚,现在华人投资地区则扩展到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
目前,海外华人经济和犹太人、伊斯兰人经济并称为当今世界金融势力的三股强流。
战前,华侨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在科学技术方面成就不突出。
但是战后由于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东南亚派往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日益增加,华侨华人在科研、工程、医药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美国从事教授、会计师、工程师、医师、律师及各种高级技术的12类专业人员中,按其总人数所占的比例来计算,华裔遥遥领先,居于首位。
另外,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各地区,华侨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华人知识分子,对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今世界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
总结12世纪到20世纪间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潘翎在他主编的《海外华人百科全书》中提出了六大历史动因(或可称为环节),即:第一,中国海军的成长与海上贸易的发展;第二,中国与东南亚的互相作用;第三,中国人口的增长;第四,西方工业国家的军事与工业扩张;第五,西方对中国及东南亚的影响;第六,中国内部的崩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