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无厚德之恩,务在独立”
的行为,也采取了谲谏之法,力使“天子”
有所“自悟”
。
与此相类,盛汉创立乐府制度,也是取法诗教以表现盛世大文化气象的,《汉书·艺文志》所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既是记史,也是明义。
图5-4-3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图5-4-4李白像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其社会文化的昌盛有着密切关系。
自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打败突厥到唐玄宗开元、天宝间,唐王朝一直是东亚盟主,唐王也被尊奉为“天可汗”
,历百余年之盛,而使得宫廷文学气象也达到了最高峰。
当时文士、词臣面对“前王不辞之士,悉清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
以及“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
的辽阔疆土和一统局面,无不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刚健的气质与博大的气象。
以唐诗创作为例,其中“千秋”
、“万世”
、“乾坤”
、“日月”
、“万国”
、“八方”
、“大漠”
、“长河”
等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故其景则多崇山峻岭、长河巨浪、边塞风光、田园山水、闺中妇女、豪侠少年,无不竞献风姿。
帝王之诗如李世民的《正日临朝》“条风开献节,灰律东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整丽中见宏伟。
诗人之作如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铺陈国家之盛,可称伟丽。
李白诗的奔放,正反映了盛唐的气象。
今人余恕诚进一步推阐其义所阐释的“如果说王维所铺张的是‘万国朝未央’的景象和帝城宫阙的气派,那么开元宰相张说手题于政事堂的王湾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把类似《正日临朝》首二句所蕴涵的辞旧迎新、萌生着无限展望的情绪,表现得更为‘神韵超玄,气概闳逸’,透露出盛唐的时代气息”
的观点就尤值得注意。
前人评述唐代文学“踵武姬汉”
,实质上就蕴含了周《诗》与汉赋中的大文化气象与人文精神,这不止限于“颂上德”
,还在于“抒下情”
的讽谏思想。
所以,杜甫一方面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一方面又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