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五章 艺术篇(第7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夏代晚期的青铜戈上,已有变形的动物纹饰出现。

商和周初青铜器的动物纹样一般采取夸张而神秘的风格,那些动物纹饰巨睛凝视、阔口怒张,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像一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

在祭祀的烟火缭绕中,这些青铜图像显然有助于造成一种威严、静穆和神秘的气氛。

动物纹一直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它们在青铜艺术中大约占有一千五百多年的统治地位。

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大致可以分为八类,它们是兽面纹类、龙纹类、凤鸟纹类、各种动物纹类、火纹类、各种兽体变形类、几何纹类和人物画像类。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饕餮纹之名本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从宋代开始,将青铜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主的纹饰都称为饕餮纹。

对于饕餮纹,有人认为是虎头,有人认为是牛头,它的含义有人认为是“通天地(亦即通生死)”

,有人认为是“辟邪驱鬼”

,有人认为是“戒之在贪”

,结合礼器用于祭祀这一用途,再审视一下它的组织结构,应该是牺牲品牛、羊等动物的正面形象加以艺术夸张变形而成。

这些牺牲具有“协上下、承天休”

的祥瑞意义,遂盛行一时。

饕餮纹有所谓“狰狞的美感”

,这种狰狞之美是商周社会特定气氛下的产物,它混杂着恐怖慑人、又能辟邪护佑的双重功能。

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以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他纹饰和造型,都在突出一种指向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在古代,“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祀如《国语·楚语》中观射父回答楚昭王所说:“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哀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亡,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亡,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戎如《左传·宣公三年》所载,楚孔庄王之伐陆浑,道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向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的答辞中有如下之语:“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不论戎与祀,二者均与青铜器有关。

青铜器既是宗教的祭器,沟通人神关系的纽带;又是政权的象征、宗教地位的标志、家国大事的永久性史册。

政治、宗教与艺术的紧密结合在古代世界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在中国,这种集合就集中体现在青铜器尤其是青铜器纹饰上。

人们观赏青铜器一个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它的威严、神秘和怪诞。

尽管也有少量青铜器(主要是东周之后的作品)清新可喜,但大多数令人感到狰狞恐怖。

它虽然首先给你一种心理上的威压感、恐怖感,但接着而来的却是无穷的意味,肃穆而又振奋,昂扬又见悲壮。

历史之沉重、哲理之深邃、命运之神秘以及情调之悲怆搅和在一起,久久地激**在人们心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