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谈及清代学术的中盛期,特别是乾嘉学的考据学成就,主要以吴、皖两派最为突出。
吴派的代表是惠栋,因惠栋是江苏苏州人,故称其所代表的学术为吴派。
惠栋承继家学,是在高祖惠有声、祖父惠周惕、父亲惠士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惠栋认为汉人经注比宋人经注更接近原典的真实性,主张以汉儒学术为基础,重建一个新的儒学传统,他的弟子江声、余萧客继承他的学术,其后的继承者如王鸣盛、钱大昕、汪中等发扬光大其学术主张,并皆成为新汉学的代表人物。
皖派的代表人物是戴震,因戴震是安徽休宁人,所以称这一学术流派为皖派。
戴震曾受学江永,师事惠栋,后来独立学术门派。
戴震继承惠学并进一步将惠学与典章制度的考究和义理之学的讲求融为一体,从而发展了惠学,探求六经蕴含的义理,通经以明道。
戴震一派传学极广,其乡里承学者有金榜、程瑶田、凌廷堪、胡培翚等,京师承其学者有卢文弨、孔广森、段玉裁、王念孙等。
同时或者稍后的由方苞、姚鼐为代表的桐城学派,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学派,章学诚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阮元等为代表的扬州学派,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湘乡学派等,都能够兼取汉、宋而自成学统,这一时期学术发展也可谓是蔚为壮观。
图4-10-4戴震像
综观当时学术文化,在乾嘉考据学家中,能够兼明性理而且提出自己哲学观的,主要有焦循、戴震、章学诚三家。
焦循虽以考据之学著称,是为朴学大家,但是他论学力主通博。
他认为:“执其一端为异端,执其两端为圣人。
……人各有一性,不可强人以同于己,不可强己以同于人。
有所同,必有所不同,此同也,而实异也,故君子不同也。”
(《论语通释·释异端》)反对以“考据”
名经学,认为“经学者,以经文为主,以百家子史、天文术算、阴阳五行、六书七音等为之辅,汇而通之,析而辨之,求其训诂,核其制度,明其道义,得圣贤立言之指,以正立身经世之法”
(《与孙渊如观察论考据著作书》)。
其思想是兼含汉、宋学问的。
戴震是一代考据学大家,但是他倡言义理之学,也有诸多精微之处。
戴震不同于其他的考据家偏执一端,专持汉学训诂之法而轻宋学性理,而是从儒家性理学的意义批驳程朱“天理”
诸说。
他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与某书》),因为:
程朱以“理”
为“如有物言,得之于天而具于心”
,启天下后世人人凭在己之意见而执之曰“理”
,以祸斯民。
更淆以“无欲”
之说,于得理益远,于执其意见益坚,而祸斯民益烈。
(《戴氏遗书》九附录《答彭进士书》)
而古代圣贤所谓的仁义礼智,是不脱离于所谓“欲”
之外的,也不离开血气心知,宋明理学家则脱离“物”
侈谈“性”
,是因为杂糅老、释,与孔孟之言性完全不同。
在这里,戴震的“理欲之辨”
,既是对程朱论理及性的反拨,也是对宋明理学耽于佛老的批评,从而归返孔孟先秦性理的本原的真实意义。
图4-10-5章学诚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