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七 讲武习艺 兵制兵略与兵法(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七节讲武习艺:兵制、兵略与兵法

banner"

>

一、兵书与兵制

讲武习艺与儒雅风流,向来被中国人奉为两大生存准则,体现于制度史,就是“文武之道”

所谓的军事制度与军事行为,是创立政权与护卫国家的重要保证,古人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是文治与武功的对举,其实从历代兵制、兵略与兵法所体现的思想来看,军事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素讲“王道”

与“霸道”

,王道乐土,寓和平之声,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霸道则含征伐之意,即“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刘向《说苑·指武》)。

然而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文化与思想,又恰恰是“杂王霸之道”

的产物,残酷的战争行为往往与仁义礼治思想糅合在一起,构成特有的用兵思想。

如《六韬》论用兵之道,即首在得人心,次在政治攻心,再次在用兵谋略。

《尉缭子》议武以为“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

《吴子兵法》也是并举“内修文德,外治武功”

这些都是历代兵书所倡“圣人”

用兵的道理。

图2-7-1孙武像

在浩瀚的历史文献典籍中,军事文化主要记载于两类著述:一是史书,班固著《汉书》立《艺文志》,其中有《兵书略》,收兵书目录53家790篇,分述兵家“权谋”

、“形势”

、“阴阳”

、“技巧”

四类,继此,历代史书的《兵志》,均收录和记载了历朝的军事文献和思想。

二是兵书,清人编《四库全书》“兵家类”

收录历代主要兵书20种:《握奇经》(旧题风后撰)、《六韬》(旧题周吕望撰)、《孙子》(孙武撰)、《吴子》(吴起撰)、《司马法》(旧题齐司马穰苴撰)、《尉缭子》(周尉缭撰)、《黄石公三略》(旧题下邳神人撰)、《三略直解》(明刘寅撰)、《黄石公素书》(旧题宋张南英注)、《李卫公问对》(唐李世民问、李靖对)、《太白阴经》(唐李筌撰)、《武经总要》(宋曾公亮、丁度等奉敕编)、《虎钤经》(宋许洞撰)、《何博士备论》(宋何去非撰)、《守城录》(宋陈规、汤璹撰)、《武编》(明唐顺之编)、《阵纪》(明何良臣撰)、《江南经略》(明郑若曾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明戚继光撰)。

此外尚有如明末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清人记述施琅攻占台湾战略战术的《靖海纪事》、魏源的《圣武记》与《道光洋艘征抚记》、丁拱辰的《演炮图说》等,都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与战争方略的重要文献。

宋元时代武举考试,“七书”

为必读必考,分别是上列诸书中的《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对》。

而从这些相关文献中,我们又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完整的设兵制度、丰富的治兵方略与精彩的用兵法术。

兵制是为保证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军队战斗力充分发挥而制定的有关军事力量的组织、管理、训练、储备、征募等法规。

考察我国古代军队的起源,昔人有“三皇无为天下以治,五帝行教兵由是兴”

(杜佑《通典·兵一》)的说法,即追溯兵起于上古的五帝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纸片人都是龙傲天我靠充钱当武帝我靠生崽火爆全星际姜丝阿伽雷斯我要做阁老混迹海贼世界的白熊带着LOL电竞经理系统回S3小良药一胎两宝:总裁爹地哪里逃重生浪潮之巅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精灵之这个捕虫少年稳如老狗我从不开挂虎出山神州雁回糟糕!总裁你的新娘是大佬成神从种田开始我在山海经成神萌宝妈咪是机长斗罗:蛛皇传说美漫大魔王墨尔本,算到爱欢想世界[娱乐圈]姐妹,搞桃浦吗在影视世界里降妖除魔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