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 优贤举学 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隋书·高祖本纪》)。

炀帝时设置“进士”

科,分十科举人,具体科目有: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略、膂力骁壮等(《隋书·炀帝本纪》)。

隋代选举还明确规定了考试时间、考试项目、分等录取及铨选任职等细则,标志了一个新选举制的开端,为唐以后科举制的全面实行奠定了基础。

科举制度至唐代正式确立。

此后,这种采用分科考试的形式为各级行政机构选拔官吏的方法为历代所沿用,并且更加周密、完善。

从考试生员来看,唐代考生有三个来源:一是“生徒”

,即来自学校的学生;二是“乡贡”

,即社会上一般的读书人,由州、县考核合格者;三是“制举”

,限于一些品级较低的现任官员。

由尚书省主持的国家科举考试,称作“省试”

考官起初为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开元中改为礼部侍郎。

考试时间为每年的二月。

考试程序相当复杂,考生先要到尚书省报到,填写姓名、三代履历,经户部审查后送交礼部,再由礼部通知具体考试时间。

考场规则也制定得十分细致,考生由吏人唱名入场,入场前要搜身,防止夹带;入场后不得走动;答题时间以一日为限。

考试结束后,试卷送中书门下详复。

录取则称之及第、擢第、登第、登科等。

朝廷会为及第者安排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曲江会、探花宴、题名会等,使其享尽荣耀。

唐代科举考试还流行行卷与省卷之风。

卷,即卷轴。

行卷是指应进士科的举子,在考前一年的秋季将自己的文学创作(诗、赋、传奇等)制成卷轴,投献给京城主考官和知名贤达,以求得赏识。

省卷也叫做“观素学”

,指的是在考前向礼部交纳的秋卷,省试录取时以备参考。

可见唐代考试并不完全取决于试卷成绩,平时的学养也很重要。

唐代考试的科目很多,有秀才、孝廉、俊士、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开元礼、道举等,尤其是明经、进士两科最显赫。

明经科,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

主要考查考生对经书本文、注疏的熟悉程度,具体包括帖经与墨义两项。

帖经,类似于当今的填空,即将经文前后遮住,中留一行,再帖其中三字,令考生读出。

墨义即默写,内容为两千余字的经文及注疏。

进士科注重诗赋与策论,录取较难,而授职却明显优于其他科,因而最为时人所重,对文学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代确立的这一套科举考试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力归之于朝廷,为出身寒门庶族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从而淡化了门第、等级观念,使皇权得到加强。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逐渐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宋代科举,基本承袭唐制,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

与唐代相比,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进士科考试实行乡举、省试、殿试三级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玩家能成神重生之娱乐圈事件簿破浪逆天仙尊2枕上欢宠:隐婚总裁难伺候文娱从自媒体开始邪王,请放过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我在日本当剑豪穿进古早虐文里当妈粉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我在火影修仙左苏我差亿点成了普通人最强仙尊重生都市没金手指照样无敌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直播:开局证明无限多元宇宙大唐黑脸神我真不是法爷升平乐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昼夜[综英美]改造基地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