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耕织文明 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耕织文明: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

banner"

>

一、中国古代二元经济区的矛盾

根据考古发现,仰韶、龙山等文化遗址已有农产品和村落的出现。

一场被称为“新石器时代革命”

的发生,标志着先民由渔猎向农耕的过渡,中华农耕文明也由此肇端。

历史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统治阶级提倡农稼的言论,自古以来,农耕经济是中国文化所依托的社会基础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文化观念中是无法动摇的。

即使如此,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经普遍形成了以原始种植业为主,家禽饲养和渔猎采集为辅的综合经济,但同时有些地区也出现了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方式。

夏、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经历了耕作区日益扩大的过程,游牧业却被迫向北部、西北部边缘地区和山区发展。

此后,也许是作为报复,游牧经济区不断骚扰着中华大地上的农耕经济区。

于是一幕幕战争悲剧和一个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接踵而至了。

闻名世界的雄伟的万里长城,它的被称颂、被诅咒,其中蕴含了太多太多的文化意味。

图1-3-1长城

相传秦始皇为修筑长城,在全国范围内强行征夫,除妇女儿童外,所有男丁都要应征去修筑长城。

一批批人去而无返,累死在长城之下。

一对新婚的年轻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他们做梦也未想到,新婚大喜之日,新郎范喜良就收到了应征的文书,孟姜女含泪送别夫君。

不料,没过多少日子,范喜良就因饥寒交迫劳累过度而死。

在家盼望丈夫归来的孟姜女,因思夫心切竟历尽艰辛不远万里来到长城脚下寻夫。

当孟姜女得知丈夫的死讯,她悲痛欲绝,就趴在长城边放声痛哭,一连哭了七天七夜,只见城墙轰然倒塌。

这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

在孟姜女故事形成前已有《长城谣》和《饮马行》。

《长城谣》今存四句:“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拄。”

为了避免长大后葬身长城之下,人们宁愿养女孩而不愿生男孩。

《饮马行》写道:“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诗写征夫至长城下让马饮水,他的妻子思念他在外劳苦,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这些故事和歌谣,表面上是对秦王不施仁义的控诉,但它反映的征戍、徭役之苦,都归结于秦朝修筑长城这一焦点,揭示的正是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两大经济区域现象,以及作为主体经济的农耕区拒胡自保的文化问题。

图1-3-2北方游牧民族

长城并非到了秦朝才出现,其实春秋战国年间就开始修建。

那时筑城有互防与拒胡两个作用。

互防是指各诸侯国之间互相防御的长城,当年的齐、燕、赵、魏就有互防之城。

齐宣王为了防备楚国,利用崇山峻岭之势建筑了一条东至大海,西到济州的千里长城。

拒胡是防御游牧民族而修筑的军事工程,当年的燕、赵、秦为了阻止游牧民族铁骑的南下,不得已而修筑长城。

秦统一以后直到清代,历代修筑长城都是为了拒胡。

秦始皇在发起北逐匈奴战争的同时,命大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占据有利的地势修建起万里长城。

秦长城是在燕长城、赵长城、秦长城的基础上修复、连贯而成的。

西起今甘肃岷县,中经黄河河套以北阴山山脉,东止于朝鲜平壤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全长七千余公里,即一万五千华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纸片人都是龙傲天我靠充钱当武帝我靠生崽火爆全星际姜丝阿伽雷斯我要做阁老混迹海贼世界的白熊带着LOL电竞经理系统回S3小良药一胎两宝:总裁爹地哪里逃重生浪潮之巅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精灵之这个捕虫少年稳如老狗我从不开挂虎出山神州雁回糟糕!总裁你的新娘是大佬成神从种田开始我在山海经成神萌宝妈咪是机长斗罗:蛛皇传说美漫大魔王墨尔本,算到爱欢想世界[娱乐圈]姐妹,搞桃浦吗在影视世界里降妖除魔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