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饮器易混淆茶酒器分清(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宋初苏轼亦曾用瓯饮茶,其《试院煎茶》有这样的描述:“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下页图中唐代瓷碗规格为高4.2厘米,口径14.4厘米,宋代兔毫盏规格为高6.4厘米,直径11.7厘米。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容积上来讲碗最大,瓯、盏略小。

唐邢窑白釉玉璧足茶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兔毫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五代青瓷酒盏、托湖州博物馆藏

北宋酒台子龙泉市博物馆藏

再来说一下最容易搞混的酒台子与茶盏托。

南宋《碎金》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其中《家生篇》记“酒器”

如下:“樽、榼,……台盏……觥、觞、大白。”

这里的台盏即指酒台子与饮酒器。

酒台子是承托饮酒器的盘子,盘底有足,在这个盘子的中心突起了一个小台作为承台,承台有承口,作用是合嵌饮酒器的圈足。

宋人说水仙花是“金盏银台”

,即是对此类酒器的形象比喻。

茶盏托是用来承托饮茶器的。

一般来讲,茶器中的盏与盏托的咬合空间即自托表面凸起的环状承口内的部分其空间较深,这是五代末期盏腹开始加深的缘故,诚如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之论:“以便承器而不虚其中者。”

而酒器与酒台子结合面的咬合空间较浅。

古往今来,日用器皿的造型均是以生活为依据并在实践中逐步改良而来的。

水仙花开,恰似“金盏银台”

南宋银鎏金茶盏托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辽代黄釉花口茶盏托河北宣化博物馆藏

古时,饮酒器放在酒台子上为古人执台进酒。

《辽史·志第十九·礼志二》记载:“翰林使执台盏以进,皇帝再拜。”

元代《事林广记·拜见新礼》记载:“主人持台盏,左右持瓶壶。”

元杂剧《温太真玉镜台》有唱词:“虽是副轻台盏无斤两,则他这手纤细怎擎将?……我欲说话别无甚伎俩,把一盏酒瀽一半在阶基上。”

饮酒时,饮者将酒器拿起饮用,此时酒台子和饮酒器是分开状态。

酒台子上比较浅的嵌接空间正好容纳带有圈足的饮酒器,这是为了防止在执台进酒时饮酒器在台子表面滑动倾倒。

饮茶则不然,饮茶的时候要举托而饮。

饮茶器与茶托是不能分离的,这是茶汤传热导致饮茶器烫手使然,茶托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

北宋的《景德传灯录·松山和尚》有记:“一日命庞居士吃茶,居士举起托子。”

举托饮茶就需要饮茶器与茶托之间的嵌接空间要大、要稳。

举托饮茶的习俗从宋代的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关记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