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由于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取食范围各不相同,摄食方式多种各样,不同鱼类的牙齿差别很大。
我们常见的鲤鱼、鲫鱼、草鱼口中没有牙齿,它们将食物吸到嘴里,再通过发达的咽喉齿将食物切碎或磨碎。
鲈鱼的口中有许多细小的牙齿,可以防止被咬住的猎物逃脱。
鲑鱼的口中有许多又细又长的牙齿,可以将捕获的小鱼切成非常细小的肉块,就像一台高效的切肉机。
狗鱼的牙齿数量多而且极为锋利,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猎物一旦被咬中,即使侥幸逃脱也会身受重伤。
鲨鱼的种类很多,牙齿也各不相同。
大白鲨的牙齿像三角形的切刀,上面还布满了锯齿,能瞬间割裂猎物的身体。
铰口鲨(护士鲨)是鲨鱼中的另类,它们遇到猎物时,嘴部肌肉和鳃迅速扩张,在嘴的前方产生巨大的吸力,能将5千克的鱼瞬间吸入嘴里,再用锯齿状的牙齿将食物磨碎。
图8-2鳄鱼的牙齿
鳄鱼的牙齿(图8-2)尖锐锋利,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固定住。
在咬住食物进行拖拽的过程中,鳄鱼的牙齿经常脱落,但它们能够很快长出新牙,所以鳄鱼不用担心牙齿坏掉的问题。
鸟类没有牙齿,用圆锥形的嘴——喙来啄食,或者将大的果实或其他猎物处理成小一点的碎块,将整粒或整块食物快速吞下,然后将食物储藏在发达的嗉囊中。
食物在嗉囊中经软化后逐步由前胃处理、砂囊磨碎,再由消化系统的其他部分陆续加以消化、吸收。
这种不需要牙齿的消化系统,大大减轻了体重,使鸟类更加适应飞翔生活。
哺乳动物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牙齿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
哺乳动物的牙齿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门齿有切割食物的功能,犬齿有撕裂功能,臼齿有咬、切、压、研磨等多项功能,主要是研磨。
哺乳动物由于具有发达的牙齿,所能消化的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大提高了,消化的质量也空前提高。
这使它们可以大大减少摄食数量同时又获得更多的能量。
这是哺乳动物成为具有很高代谢强度的恒温动物的基础条件之一。
图8-3大象的门齿
在竞争激烈的大自然里要获得生存机会,仅有强健的体魄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快速制服对手的利器,动物的牙齿就承担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的牙齿向不同的方向演化。
大象的门齿(图8-3)长2~3米,是当今动物界中最长的牙齿。
植食性动物(马、牛、鹿、犀牛等)的臼齿齿冠加高成为高冠齿,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臼齿面上的齿尖也特化成各种形态,特别耐磨。
人们常常根据植食性动物臼齿的磨损程度来判断它们的年龄。
肉食性动物(虎、狼、豹等)的犬齿特别发达,尖利的犬齿就是它们制胜的武器,非常适于撕咬猎物。
东北虎的犬齿外露部分长达7厘米,可以轻易咬碎动物的颈椎和粗大的腿骨。
根据动物的牙齿类型,就可以判断它们的食性和生活环境,也就可以知道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牙齿不容易损坏的动物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得胜利,它们存活下来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而牙齿发育不好的动物则逐渐被自然淘汰。
通过长期的演化,动物的牙齿是全釉质的,既坚固耐磨,又能防蛀。
所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牙齿切割、磨碎食物的植食性动物,爱吃含糖量很高的蜂蜜的熊等都不会患牙病。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大脑与四肢高度进化,成为高智商的高级动物,食物从生食到熟食,越来越细软,越来越容易咀嚼和消化,导致牙齿越来越退化。
同时,人用高度发达的智慧与其他生物进行生存斗争,再也不用通过与其他动物撕咬来决定胜负,所以人类的犬齿也用不上了。
于是,人类的牙齿在进化的过程中退化了,由原始的全釉质牙变为釉质少骨质多的现代牙齿。
薄的牙釉质受到酸及细菌的侵蚀容易龋坏,龋坏至牙骨质部分就会引起酸痛等牙敏感症状,龋坏至牙神经就会牙痛,龋坏继续发展,牙齿就会脱落。
牙齿与人的一生关系密切,它不但能切碎食物,还能维持人脸面部的正常形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