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金星乃言此是绵绵延延**气擢发不可数,法当用火烧。
红云居中赤熛,怒檄绛虬凡两条。
一然犀,一焚巢,丹烟朱雾海水焦。
丝寸寸磔,虫嘻嘻逃。
但见龙潜蜘隐天摇摇,火水未济终此爻。
明日蜘蛛不吐气,拾得残丝如断臂。
直到民初邵飘萍《萍踪识小》还讲述:“张家店北航二十里是大伊山,山在灌云县南(当时县城在板浦),周约六里,高里许,中有蜘蛛洞,据说附近时起黑风,风时可紧闭门窗,行人则面墙而立,风过即止。
街道沿运盐河,市况颇盛。”
在蒲松龄的乡亲王培荀撰著的《乡园忆旧录》里,也有目睹大蜘蛛斗龙的记载,看来作者相当佩服蜘蛛的计谋:“诸生某,夕与同侪散布郊外,见林间龙逐一蛛,大如斗,飞奔树上。
龙随之,则结丝罩其中,攫拿许时,丝断方得出,而蛛已在别树矣。
再逐之,又如之。
龙大困,竟无如何。
蜘蛛黠甚,知树枝支格而丝复络之,可谓善用所长。
惜不得火龙敌之也。
(滨州事。
)”
[10]滨州,在山东省黄河入海口一带,这里。
距离蒲松龄的家乡淄川不远,相关的传闻很可能蒲松龄也多有耳闻。
可见,关于沿海巨型蜘蛛的传闻,在明清尤其清代属多发性的,其题材相对稳定,故事叙事模式中透露的特点有:第一,巨型蜘蛛具有变形为人的能量,还有着善良的本性,可以与人交往。
第二,它也属于妖怪一类,但道行较高,可以同雷公或龙进行较量,有时甚至能够击败雷公或龙。
可见,蒲松龄笔下龙戏蛛的发生地是“齐东”
,也是海滨地区,吸收了明清以来海滨地区的广泛传闻。
[1]参见[英]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载《蒲松龄研究》,2000(1)。
[2]任笃行辑校:《全校汇注集评聊斋志异》卷五,第1530页,济南,齐鲁书社,2000。
据盛伟先生所考,此篇见于康熙间抄本卷五第四十一篇,铸雪斋本卷七第三十四篇,青柯本卷十第十八篇,二十四卷本卷二十四第十七篇,手稿本缺。
参见盛伟:《蒲松龄全集》,第645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3]谢肇淛:《五杂俎》卷十《物部二》,卷九《物部一》,第194页,第183页,上海,上海书店,2001。
[4]郎瑛:《七修类稿》续稿卷六《大蜘蛛》,第837—838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
[5]乐钧:《耳食录》二编卷四,《耳食录·耳邮》,第233页,长沙,岳麓书社,1986。
[6]参见张崇琛:《蒲松龄与诸城遗民集团》,载《蒲松龄研究》,1989(2)。
[7]许奉恩:《里乘》卷三《海州四怪》,第83—84页,济南,齐鲁书社,1988。
[8]袁枚:《子不语》卷七《霹雳脯》,第128—12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钱泳:《履园丛话》卷十六《蜘蛛网龙》,第437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六,第357页,济南,齐鲁书社,199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