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即,在某一地区,猛兽的存在,会制约食草动物的繁殖数量,从而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从而使得荒野不被过度地受到食草动物的破坏。
如利奥波德所指出的:“在最为严重而黑暗中加剧的对荒野的侵犯当中,有一个是对食肉动物的控制而进行的。
情况是这样的:为了大型猎物的管理上的利益,一个地区的狼和山狮被除掉了。
于是,这些大猎物群(通常是鹿或驼鹿)便逐渐增加,并超出了猎区可承受的食用草的负荷点。
这样,就必须鼓励猎人们去猎取这些猎物……”
[13]另外,在维持物种多样性的意义上来说,猛兽的保护也特别不应忽视,又如同美国学者运用利奥波德“大地伦理”
来讨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指出其带有可以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的明证:“例如恶毒的鲨鱼对于高贵的大海与马林鱼、海豚和海鱼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消灭鲨鱼也会威胁它捕猎的物种的生存;鲨鱼通过削减那些老弱病残者,鲨鱼确保了最健康和最强壮者的生存;鲨鱼通过削减鱼的数量,使它们与食物链成比例。
于是圣地亚哥的自我怀疑比希腊的傲慢和基督徒的自豪更值得探讨。
除此之外,他假定生物世界唯一的秩序是他狭隘的理解所能提供的,这是更大的愚蠢。”
[14]所以,尽管虎一类猛兽有着与人相亲相安的可能,但它们作为食肉动物的本性及其随之而来的生态功能,也是不能否认的。
中国古代关于人与猛兽相安相亲的叙述,不一而足。
因此,在三种环境——城市、郊区、荒野中,荒野特别需要保护。
保护荒野,保护肉食为主的猛兽们有自己种群的栖息地,才能维持物种的多样化,给草食动物留下了天敌,植被有了根本性的保障,也为物种的丰富性、持续性发展、维持提供了方便。
生态学家指出盘尼西林(penicillium,青霉素)本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无用的霉菌:“作为文明基础的小麦是一种很普通的燕麦和野草杂交(可能是偶然地)而成的。
谁能说得清未来奇妙的食物和药品会来自哪些物种呢?就算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濒危的生态系统中,仍然可能存在着某些具有潜在用途的物种”
;“荒野具有消遣、审美、科学研究、历史、性格模塑、多样化、辩证统一和宗教的价值。”
[15],也有着长远的生态伦理价值。
[1][日]高楠顺次郎等编:《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五十一,35c—36a,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影印)。
[2]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四《义解一》,第166页,北京,中华书局,1992。
[3]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三《译经下》,第88页,北京,中华书局,1992。
[4]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六《晋新阳释法安传》,第235页,北京,中华书局,1992。
[5]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一百九,第743页,北京,中华书局,1961。
[6]夏广兴:《佛教与隋唐五代小说》,第185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7][日]高楠顺次郎等编:《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五十一,44c,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影印)。
[8][日]高楠顺次郎等编:《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五十一,1081b,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影印)。
[9]张玉兴:《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第56页,沈阳,辽沈书社,1986。
[10]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第四十二回《魏壮猷失银生病,刘晋卿热肠救人》,第328页,长沙,岳麓书社,2009。
[11]郭则沄:《洞灵小志·续志·补志》,第353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12][美]彼得·辛格:《动物的解放》,祖述宪译,第151页,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13][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惠译,第181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4][美]格伦·A.洛夫:《实用生态批评:文学、生物学及环境》,胡志红、王敬民、徐常勇译,第14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5][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第8、5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