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夜见一妇人和美女来求告:蛟郎贪**,聚我辈无限,乞求救助,夏尚书梦中悟是蚌珠,作诗为其母女持作护身符。
诗中道“妖蛟莫相攫”
。
后夏尚书巡到松江,当地有金甲神乞赐改判,还意在恐吓。
于是尚书张目大叱,妖神愤愤而去。
夏尚书惊醒草檄祭献东海龙神,霹雳天雷打死大蛟。
原来“每年四、五月间,它在这里发水,淹坏田禾,都是它罪过。
今日天开眼,为民除害。”
当然这也由于它“只贪这蚌珠,以致丧身”
。
夏公后因治水又到湖州,还梦前妇人携前女子和一小女来面谢,要以二女奉侍为报,公力却。
而夏公也因此更加精心水利,水患尽去,田禾大登[3]。
这个扩展版的母题亚型,再次印证了龙夺珠母题的生态伦理政治化的合情合理性以及民俗影响的深远。
对此,陆人龙《型世言》所写蚌珠得护故事,当为上文所本,情节大致相同。
但正邪的政治营垒更为清晰明了。
蒙受洪灾的百姓与受到欺凌的女蚌精,都是蛟龙肆虐的受害者,清官角色的出现,体现了救世主的功能。
清官实际上能力也是有限的,却能借助东海龙神这一更为权威的力量来完成拯救受难者,诛除邪恶。
在水族世界里,东海龙神是主持正义、裁断善恶力量的象征。
而人与蚌精联合,共同御灾(御龙),则由一个老蚌精奉女报恩故事体现出来:这蛟“也只贪这蚌珠,以致丧身”
,“兹有幼女郎如,光艳圆洁,虽不及莹然,然亦稀世之珍,愿侍左右”
,蚌珠即美女化身,二名同体,虽然官员的感叹和雨侯所评是人类中心化的:“一物之微,尤思报德。
今世多昧心之人,又物类不若了。”
“忠靖能使老蚌归心”
[4],然而,形象大于思想,政治伦理对生态异常(灾害)的调节,同样显示出必要的正能量。
故事体现了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到自身的弱点与“他者”
身份的限制,能够顺应自然,借助自然界神秘力量,实现尊重悯惜自然界美好生灵、抵御自然界灾害侵凌的理想愿望。
巨蚌信仰扩散到清代民初,可以说仍旧十分顽强浓郁,也是无往不在。
如果我们在清代野史笔记中稍加追寻,可以发现类似巨蚌物种长项及其神通描写的较早出处,岂非一种生态美学的原生态资源,对于武侠小说创作赖以取材认识的绝好证明!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第一四一回《心存故国,浮海弃槎;祸种明珠,奸人窃位》描写,善良的方良告诉众儿童,遇到蚌过大的,要送它回归入海。
他这一主张的理由是带有生态保护意识的:“休说这大老蚌定是百年以上之物,好容易长到这么大,杀了有伤天和;而且此端一开,以后海滩上只要一有大的出现,大家便免不了剖腹取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