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一巨蚌形象女性化解读的文化意蕴(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载录的吞珠化龙故事,向来罕有人注意:

合浦人向有得一龙珠者,不知其为宝也,以之易粟。

其人纳之口中误吞之,腹遂胀满不能食。

数数入水,未几遍体龙鳞,遂化为龙。

所居室陷成深渊,故今谓之龙村。

嗟夫!

夜光之珠可宝也,然吞之则变为鳞介,失其性并失其身,人可以不慎乎哉!

龙蚌相争,何以常常势均力敌?这至少透露出巨蚌崇拜的实力与民间对于非正统力量的肯定同情。

陆粲《庚巳编》卷五“巨蚌”

条称:“予家陈湖之滨,有水自戒檀湖北来,流至韩永熙都宪家墓前,汇为巨潭,深不可测。

中有老蚌一,其大如船。

一岁十月间,蚌张口滩畔,有妇浣衣,谓是沉船,引一足踏其上,蚌亟闭口而沉没,水溅面冷如冰,妇为之惊仆。

尝有龙下戏其珠,与蚌相持弥日,风涛大作,龙摄蚌高数丈复坠,竟不能胜而去。

景泰七年(1456),湖水尽合,蚌自湖西南而出,冰皆为之碎,推拥两旁如积雪然,自是遂不返。”

[6]在拥有宝珠的巨蚌面前,人没什么可优越的,而龙也未必全能取胜。

其三,巨蚌与奇异自然现象的关系。

即由于巨蚌的出现,相关的奇异现象也令人不可思议:“有人在闽出海口樵采,至一山,见山涧内悉卧方蚌:大者丈许,小者亦长数尺,礧砢重叠,以千百计。

其人惊,方欲去,忽一蚌开口,其壳内有蓝面人,如夜叉状,卧其中。

见人,手足皆动,作攫挐(拿)势,欲起而不得脱,盖其躯生壳上,即借蚌壳为背,故不能脱壳而出。

少顷,众蚌悉张口,皆有夜叉如前状,其人仓皇急窜,闻背后剥剥有声,众蚌皆旋滚随之。

及舟,舟中人斫以巨斧,获其一,并壳俱碎,夜叉亦死。

带归示人,俱无知者。”

[7]这些怪异的蚌类动物渲染了沿海的神秘风光,与“海岛大人”

传说类似,此怪异品种可能已灭绝。

董含《三冈续识略》卷上《宝珠》也写了真正的宝贝发现者,往往并非能拥有这宝贝:“六月,泖滨民龚叟夜登厕,见沙际有白光,高丈馀,达曙始灭。

明夜,复然。

因识其处,于丛荻中获一蚌,巨如箕,负归剖之,得一珠,大如龙眼,光彩莹澈,夜置匣中,有白气腾上数尺。

总戎梁公,以百金易之。”

凡民百姓以其居所靠近自然,生活视野贴近巨蚌活动的水域,所以往往成为巨蚌的“第一发现者”

然而他们却不能真正发现宝贝的价值,也无力拥有。

民间许多夺宝、毁宝故事,也多以巨蚌、蚌珠的得失为核心。

《清稗类钞·动物类》还写道:“宁古塔城之西北十馀里,名额富里,又六十里为旧城,临河。

河多蚌蛤,出东珠,每粒约重二三钱,其色或粉红,或天青,或白,非奉旨不许采。

康熙时,有儿童浴于河,得一蚌,剖之,有大珠径寸。”

[8]既为水草丰美自然景观的一个标志性写实,又增添了蚌文化丛的某些北方地域——水域相对中原的某种难得的“异域情调”

其四,蚌精伤人的传闻,往往是巨蚌自然行为的附属品,破坏自然生态过程中的作用力招致反弹,生成反作用力的结果:

贝炼师,居武康之高池,元功神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