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宋人《癸辛杂识》后,相关传闻开始随文化重心南移而偏移到东南沿海,还把巨型蜘蛛与宝珠的传说结合,这当是“意外得宝”
与“胡人识宝”
叙事模式的一个交叉凝聚之点:
蒙古歹之在福建省时,有村落小民家一妇人,以织麻为业,每夜沤麻于大水盎中。
忽一日视之,盎中水涸矣,视之初无罅漏,凡数夕皆然。
怪其异,至夜俟之。
夜过半,果有一物来,径入盎中饮水,其身通明如月,光炤(照)满室。
妇细视之,乃一白蜘蛛耳,其大如五斗栲栳。
其妇遽以大鸡笼罩之,割其腹,内得一珠,如弹丸大,照明一室。
是夕,地分军士皆见其家有火光烛天,疑为有火,翌日遂往扣其妇人,以为无有。
军人之黠者以言诱之,终不能隐,遂出示之。
其卒胁以威,以十五千得之。
既而千户知其事,复杀卒以取之。
转转数手,亦杀数人,最后归之蒙古。
遂以所得福王玉枕并进之,送得江、浙省平章。
闻内府一珠向以数千锭得之于海贾,方之此珠,不及其半,盖绝代之宝也。
[14]
传闻发生的区域,开始转向了先前关注较少的滨海地区,而且“海贾”
一语说明,这类事情被公认与南洋海上营销的商人有关,对外贸易的外在形式,暗示出深层的“胡人识宝”
母题叙事内核。
而这一母题中的“胡人”
,恰恰主要指的是中亚——波斯的来华商人,即往来于西域广袤丝绸之路上的商胡。
[1]刘敬叔:《异苑》卷八,第78页,北京,中华书局,1996。
[2]参见黄永年:《记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载《中华文史论丛》,1982(1)。
夏慧勤:《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浅探》,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3)。
[3]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第454—458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四,第13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
[5]丁治棠:《仕隐斋随笔》卷六《蜘蛛异十则》,第139—142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6]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三,第1758—1763页,北京,中华书局,2003。
[7]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九引《玉堂闲话》,第3946页,北京,中华书局,1961。
[8]元稹:《蜘蛛三首并序》。
[9]周叔迦、苏晋仁:《法苑珠林校注》卷第二十三,第749页;卷第五十一,第152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3。
[10]邓殿臣主编:《东方神话传说》(第五卷《佛教、耆那教与斯里兰卡、尼泊尔神话》),第113—11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二十二《蜘蛛塔》,第52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蜘蛛结网》,第314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3]禇人获:《坚觚八集》卷一《物异》,见《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五册,第249页,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影印)。
[14]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蜘蛛珠》,第192—19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