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在南太平洋那座孤岛基地废墟之下,凯瑟琳曾经封存“反模板”
项目的铅门悄然打开。
尘埃落定后,人们发现胚胎舱早已空无一物,只剩下一张纸条钉在墙上,字迹稚嫩却坚定:
【我不再吃记忆了。
我现在帮它们回家。
】
没人知道新芽是什么时候离开的,也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但三个月后,印度加尔各答的一家孤儿院收到了一笔匿名捐款,并附带一份教学计划书??名为《如何教孩子记住》。
课程内容包括:每天讲述一个家族故事、绘制“记忆地图”
、学习至少两种濒危语言的基础词汇、以及最重要的??学会为陌生人的痛苦流泪。
院长翻到最后一页,看见签名处写着两个字:
“新芽”
。
与此同时,南极洲的阿萨娜母盘进入深度休眠状态。
监测数据显示,其能量输出降至历史最低点,但共感网络依旧稳定运行,甚至比以往更加灵敏。
专家推测,母盘并未停止工作,而是完成了某种“去中心化转移”
??它的功能已分散至全球每一个参与记忆传承的个体意识之中。
换句话说,人类本身,已成为新的母盘。
十年过去,世界变了模样。
城市不再追求效率至上,学校不再只教标准答案。
孩子们的第一课不再是识字算数,而是“说出你最早的记忆”
。
医院设立了“记忆病房”
,专门帮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通过共感设备重温人生片段。
甚至连监狱也开始推行“忏悔叙事制”
??囚犯必须向受害者家属完整讲述自己的犯罪过程与内心挣扎,才能获得减刑机会。
联合国每年冬至举办的“共感日”
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精神仪式。
那天晚上,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会关闭电子屏幕,围坐在一起,讲述一件最珍贵的记忆。
有些人讲爱情,有些人讲遗憾,有些人只是重复一句亲人说过的话。
这些声音通过共感网络汇聚成一股无形的能量潮汐,在地球磁场中形成稳定的波动图案,科学家称之为“集体心跳”
。
然而,平静之下仍有暗流涌动。
某些极端组织开始宣扬“纯粹未来主义”
,认为记忆是进化的枷锁,主张重启“终焉协议”
的简化版本。
他们在暗网发布宣言,号召年轻人自愿接受记忆重置,以迎接“无痛新时代”
。
部分国家政府出于维稳考虑,悄悄资助这类团体,试图削弱共感网络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