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林墨发布的那条寻亲博文,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在互联网时代,真情与悲欢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人心。
深圳龙翔基金会在接到林墨的详细通报后,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效率。
他们立即成立了专项小组,一方面派志工前往老人的住处,进行更深入的情绪安抚和信息核实,确保老人在等待期间的身心稳定;另一方面,利用其跨越两岸的庞大慈善网络,将林墨提供的准确信息:江苏南通海安县王家村王成松——作为关键线索,迅速与大陆的相关民政部门、以及对台事务机构取得了联系。
与此同时,林墨的寻亲信息在网络上呈现爆炸式传播。
帮台湾老兵王成松寻找大陆亲人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前列。
无数网友被老人曲折的经历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守望所震撼、泪目。
官媒、自媒体、大v纷纷转发,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关注。
更有细心的网友,特别是江苏省本地的网友,开始自发地帮忙排查。
他们翻查地方志、询问家中老人,试图找到与“王家村”
、“王成松”
相关的蛛丝马迹。
有熟悉行政区划变迁的网友指出,过去的“王家村”
可能已经合并到更大的行政村,或者改了名字。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被不断汇集、梳理,为官方的查找提供了宝贵的民间线索。
在慈善机构与网络力量的合力下,信息的洪流迅速汇聚、提纯。
不到半天时间,目标被高度精准地锁定在江苏南通海安县王跺村。
一位名叫王秀兰的70岁老人,其已故父亲的名字、祖父母的名字、叔叔的名字,与海峡对岸的王成松老人提供的信息完全吻合!
基金会大陆联络处立刻与江苏省海安县公安机关取得了联系。
当地派出所对此事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一个寻亲案例,更是一段沉重的家国历史。
所长亲自带队,迅速前往王跺村走访。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民警们找到了王秀兰的家。
当民警谨慎地说明来意,提到“王成松”
这个名字,并展示由龙翔方面传来的、林墨拍摄的汪呈松老人近照时,王秀兰愣住了。
她颤抖着接过民警的手机,仔细端详着屏幕上那张布满皱纹却依稀有着熟悉轮廓的脸。
“像……太像了!”
她喃喃自语,眼泪瞬间涌出,“我爹长得像我三叔!
这就是我爹!
这就是我爹啊!”
她情绪激动地翻出家里珍藏的、早已泛黄的“烈士证明”
,又提供了父亲、祖父、叔叔的详细信息,所有细节严丝合缝。
她哽咽着告诉民警:“我们每年清明、过年,都给我爹烧纸,都以为他六十多年前就牺牲在金门了,没想到……没想到他还活着……在台湾……”
巨大的震惊与狂喜,让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几乎站立不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