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醉酒的后劲缠了我整整一天,直到第二天清晨,胃里的灼痛感才渐渐退去。
日子又回到往常的节奏,下村、写材料、学方言,偶尔也跟着参加酒局,慢慢的,也能喝上几杯白酒,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狼狈。
只是每当夜深人静,看着窗外的山影,总会想起苏玲玲,我们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写信了。
刚来大山镇时,我每周都会给她写两封信。
我会详细描述大山的贫瘠与壮美,描述基层政府的忙碌与荒诞,描述方言的难懂和酒桌文化的猛烈,甚至带着点知识青年的优越感,分析基层治理的困境,字里行间充满了分享的渴望和寻求理解的期盼。
苏玲玲的回信开始还算及时,语气也带着关心和好奇。
“你们那里真的那么苦吗?”
“还有那种事?”
“你要照顾好自己。”
但渐渐地,她的回信变短了,间隔变长了。
信纸上不再有她娟秀的字迹写满整页,而是寥寥数语,像是完成任务。
我试图跟她分享我观察到的“政治启蒙”
,比如茶杯的学问、形式主义的无奈。
但她回信说:“听起来好复杂,也挺没意思的,整天就是这些人际关系和虚头巴脑的东西吗?还不如多做点实事。”
“实事?”
我看着这个词,不禁苦笑。
在她看来,也许只有实验室里的研究才是“实事”
,而我面对的这些鸡零狗碎、关乎千百户农民生计的“小事”
,似乎都不值一提。
最近一封来信,她写的是农科院引进了新的土壤检测设备,她参与的“玉米抗倒伏”
课题拿了省里的资助,周末和同事去了新开的西餐厅,吃了“很好吃的牛排”
。
信的最后一段,她轻描淡写地提到:“对了,我爸给我买了部诺基亚手机,以后有啥事直接打电话吧,现在省城都不流行写信了。”
字里行间都是都市的新鲜与热闹,却没问一句我在大山镇的近况。
我把信纸叠了又叠,塞进抽屉最底层,心里空落落的。
她的世界是实验室、课题、咖啡和电影,我的世界是方言、报表和酒局,像两条曾经交汇的河流,如今各自流向了不同的方向。
我知道,有些东西,就像山里的雾气,太阳一出来,就慢慢消散了。
那种心灵上的疏离,比地理上的距离更加遥远。
犹豫再三,我还是拿起办公室的座机,指尖在按键上悬了半天,才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按下去。
电话接通时,我能听到那头传来嘈杂的背景音,似乎是在繁华的街市。
“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