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手术进入右侧胸腔。
与左侧相比,老周的右肺情况更为复杂。
巨大的肺大疱不仅数量更多,而且相互融合粘连,如同一个巨大的、布满气泡的畸形囊袋,将残余的健康肺组织挤压、包裹得更加彻底,解剖层次模糊不清。
高清直播画面将这份“残破”
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全球观众面前。
评论区短暂的寂静,透露出屏幕另一端专家们的凝重。
这几乎是在挑战胸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区。
林默的眼神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锐利。
他调整了胸腔镜的角度,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勘探者,仔细审视着这片“地质结构”
极其不稳定的区域。
“右侧情况更差。”
林默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冷静地陈述着事实,不带任何情绪色彩,“传统意义上的‘靶区’几乎不存在。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手术边界。”
他操纵着精细的器械,没有贸然进行大面积切开,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孤立的、张力极高的肺大疱作为突破口。
“注意看,”
他一边操作,一边进行着实时讲解,这既是为了团队,也是为了全球的同行,“这个疱壁虽然薄,但局部纤维化程度高,具有一定韧性。
我们可以利用它。”
他使用特制的电凝钩,以极低功率、极快的速度,在疱壁上划开一个精确的线性切口。
气体嘶嘶溢出,巨大的疱囊瞬间塌陷。
但林默没有满足于此,他的器械尖端灵巧地探入,避开几条蜿蜒的小血管,轻轻拨开塌陷的囊壁,露出了下方被紧紧压迫、颜色暗红、几乎失去弹性的肺组织。
“这里,”
林默的器械点在一片看似毫无生机的区域,“微观结构尚未完全破坏,血供信号微弱但存在。
关键是如何在减压后,为它创造一个稳定的空间,并引导其复张。”
接下来的操作,堪称外科艺术的极致展现。
林默利用塌陷的疱壁本身,如同一位微雕工匠,进行着精密的裁剪和缝合。
他用比头发丝还细的pds可吸收缝线,将修剪成特定形状的疱壁瓣,与周围相对健康的胸膜或纤维隔进行悬吊、固定,人为地构建出一个微型的、受保护的“穹顶”
空间。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那片被解放出来的暗红色肺组织,引导、安置进这个新的“庇护所”
内,并用了几针关键的缝合,确保其位置稳定,不会在呼吸运动中再次被挤压。
“这不是简单的切除,这是组织工程学在活体上的即时应用。”
埃里克医生在会议室内,忍不住对着麦克风低声评论,语气充满了惊叹,“林主任是在用病人自身的‘废料’,重建功能单位!”
右侧的手术,耗时更长,对精力的消耗也更大。
林默的额头上不断渗出汗水,巡回护士需要更频繁地为他擦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