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林默提出的“肺单元功能性重塑”
概念,在龙泉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希望与疑虑交织,兴奋与恐惧并存。
胡一山主任在短暂的震惊后,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激动,全力配合起来。
他亲自带着林默团队,再次详细检视了老周的所有检查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小会议室的白板已经被林默画满,复杂的解剖示意图、箭头、公式和问号占据了每一寸空间。
陆青屿根据林默的思路,全力构建着老周肺部的超精细三维模型,试图将林默理论上的“健康肺单位孤岛”
在影像上具象化。
“这里,”
林默的激光笔指向三维模型上一个被巨大肺大疱紧紧包裹、几乎无法辨识的微小区域,“血供尚未完全中断,增强ct下有极其微弱的灌注信号。
理论上,它仍具备潜在功能。”
“还有左下叶这个位置,几个小的肺大疱之间,存在一条狭窄的、相对正常的肺组织走廊,如果能将它们联通并保护起来……”
这工作极其繁琐,如同在战争的废墟上寻找尚能使用的砖瓦,并规划如何用它们重建一座遮风挡雨的棚屋。
张浩、赵德明等人紧跟林默的思路,不断提出假设,又被林默用更严谨的解剖和生理知识修正。
“林老师,即使我们能精准定位这些‘孤岛’,如何在术中避免损伤它们周围的滋养血管和微小支气管?”
张浩提出关键难点。
“需要术中实时导航,以及……毫米级的操作精度。”
林默回答,目光落在带来的瑞泰公司高清晰度胸腔镜屏幕上,“设备的分辨率和稳定性是关键。”
这与胡一山之前使用康拓设备时遇到的模糊成像和操作延迟形成了鲜明对比。
苏晚晴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她悄悄让陆青屿记录下不同设备在精细操作支持上的差异,这或许未来会成为反击康拓的有力证据。
术前讨论会变成了高强度的工作坊。
林默没有藏私,他将自己对肺内部微观结构的理解、对组织血供的判断标准、以及对缝合材料张力的要求,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胡一山和他的团队。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手术,”
林默环视众人,语气严肃,“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作品。
每个人必须清晰理解每一个步骤的意图和风险。
任何一环的失误,都可能导致重建失败。”
胡一山和他的医生们,久违地感受到了那种被知识冲击、被高标准要求的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沉寂已久的职业激情。
他们贪婪地吸收着林默灌输的新理念,眼神渐渐变得专注而明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