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是学员们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林默在临床工作中的风采。
查房队伍浩浩荡荡,穿过杂交中心的病房走廊。
林默走在最前面,白大褂的扣子一丝不苟地系着,步伐沉稳。
他所到之处,无论是护士还是住院医,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眼神中带着敬畏。
学员们屏息凝神地跟在后面,感受着这股无形的气场。
来到病例b(终末期心衰合并肺高压)患者的床前。
患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面色晦暗,呼吸急促,即使吸着氧,指脉氧也仅在90左右徘徊。
主管住院医汇报病史,声音有些紧张。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病例,手术与否,进退两难。
林默默默听完,拿起床旁的听诊器,仔细听诊了患者的心肺。
他的动作专注而沉稳,仿佛周围的一切都静止了。
听完后,他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先看向患者,语气温和:“老李,感觉怎么样?比昨天好点没?”
患者艰难地点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求生欲。
林默这才转向查房队伍,目光扫过一众学员,最后落在刘鑫身上:“刘医生,如果你是主管医生,你的建议是什么?手术,还是保守?”
刘鑫没想到会被突然点名,楞了一下,硬着头皮回答:“患者心功能太差,肺高压严重,手术风险极高……我认为应该继续保守治疗,优化药物。”
这是最稳妥、最不会出错的答案。
林默不置可否,又看向赵德明:“赵医生,你的看法呢?”
赵德明仔细看着监护仪上的数据,又回想了一下患者的影像资料,谨慎地说:“药物优化似乎已经到了瓶颈,患者症状还在加重。
也许……可以尝试评估手术的可能性,但需要非常充分的准备和预案。”
林默依旧没表态,目光转向埃里克:“施密特医生,在苏黎世,你们会如何处理这类病人?”
埃里克抱着手臂,用清晰的英语回答:“我们会进行更精确的右心导管检查,获取真实的肺血管阻力数据。
同时,可能会考虑使用eo(体外膜肺氧合)作为手术桥接或术后支持。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有一个能应对最坏情况的多学科团队。”
学员们听得入神,不同的观点碰撞,开阔了他们的思路。
最后,林默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都只看到了一个侧面。”
“刘医生看到了风险,这是对的,但忽略了患者正在走向终点的趋势。”
“赵医生看到了趋势,这也是对的,但低估了手术本身的巨大挑战。”
“施密特医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思路,但这依赖于我们目前并不完全具备的条件和资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