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杂交手术中心会议室,气氛与往常不同。
少了些救灾归来后的肃杀,多了几分开拓者的激昂。
林默坐在首位,虽然面色依旧带着病后的苍白,但眼神清明,锐气内敛。
苏晚晴、马保国、张浩、陆青屿,以及护理核心王兰悉数在座。
“人都到齐了。”
苏晚晴将一份打印好的计划书推到会议桌中央,“这是我们初步拟定的,‘星火计划——基层杂交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方案’。”
林默没有去看计划书,目光扫过自己的核心团队:“救灾的时候,我们救了多少人?”
张浩立刻回答:“有完整记录的,核心危重手术127台,指导参与超过300例。”
“一百多条命。”
林默缓缓道,“但我们走后呢?赵德明他们,还能救多少?靠他们自己,又能走多远?”
他的问题让会议室安静下来。
“一个人的力量,一个团队的力量,终有穷尽。”
林默继续道,“但我们掌握的技术、总结的经验、建立的规范,可以没有边界。
救灾时,我们打破了空间的限制。
现在,我想打破时间和层级的限制。”
他指向那份计划书:“‘星火计划’,就是火种。
我们要做的,不是让所有人都成为林默,而是让更多的赵德明,有能力成为他们那片区域的‘定海神针’。”
马保国沉吟开口:“想法是好的。
但技术下沉,谈何容易?基层设备、人员基础、支持体系都跟不上,强行推广,会不会揠苗助长,甚至酿成医疗事故?这个责任,我们担不起。”
“马老师的顾虑,正是关键。”
陆青屿接过话,她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投影在墙上,“我分析了近三年通过各级转诊到我们中心的病例数据。
其中,有超过40的病例,如果在市级医院层面得到规范的前期处理或准确诊断,完全不需要经历长途转运的风险和延误,治疗成本和效果也会更好。”
她调出另一张图表:“而阻碍技术下沉的核心,并非完全是设备,而是决策思维和规范化流程的缺失。
‘星火计划’的核心,不是捐赠设备,而是传授方法,建立标准。”
张浩听得眼睛发亮:“陆博士说得对!
就像在灾区,我们没有那么多高级设备,但靠着规范流程和正确决策,一样能创造奇迹!”
“所以,”
苏晚晴总结道,“我们的计划分三步走:第一,线上理论学习与病例库共享;第二,线下短期集中培训,‘黄埔军校’模式;第三,建立长期远程指导与认证体系。
我们输出的是‘渔’,而不仅仅是‘鱼’。”
王兰也补充道:“护理团队也可以同步开展培训,围手术期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思路越辩越明,团队的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
“既然都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
林默一锤定音,“晚晴,你负责向院里正式提交方案,并协调各方资源。
陆博士,线上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由你牵头。
马主任,张浩,你们负责筹备首期培训的课程和实操内容。
王护士长,护理培训模块交给你。”
分工明确,雷厉风行。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挑战,在方案提交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