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还发现了个隐藏的cave(洞穴),里面有前人留下的设备,看起来像某种史前量子计算机,用的是光量子而非电子,运算速度比我们现在的超级计算机快100倍,达到1015次秒,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为100微秒,错误率低于01。
“院长听到这里,忽然笑出声,笑着笑着就有了眼泪。
想起米凡小时候,第一次拆开收音机时也是这样,明明弄坏了零件,却兴奋地宣布发现了“声音的秘密“,手里还攥着掉下来的弹簧,说要“用它制作永动机“,那份对科学的热情从未改变,只是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像幼苗长成大树,根系越发深厚,树干的直径每年增长12厘米,与他的知识积累速度同步。
“我设计了防护服。
“米凡继续说,背景里传来敲击金属的声音,节奏均匀,显示出他稳定的手劲,敲击频率为12次秒,与某种晶体的振动频率一致,“用镍钛合金,能自动调节磁场频率,响应时间小于005秒,相变温度控制在37c左右,与人体体温匹配。
穿上它,不仅能防失向,还能——““还能隐形,对吗?“院长接过话头,忽然鼻子发酸,“就像你小时候总说的,最好的铠甲是让敌人看不见你,比任何盾牌都管用。
“记得米凡八岁时,用锡纸和放大镜做了件“隐形衣“,说要去“秘密基地“探险,结果在衣柜里睡着了,害得全家找了半夜,他蜷缩在衣柜角落的样子,像一只寻找安全感的小猫,却抱着他的“科研成果“不肯放手,那份执着从未改变,连睡觉时手里都攥着一块磁铁,磁铁的磁场强度为100高斯,能吸起5克重的铁钉。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米凡的笑声:“爸爸,您总是懂我。
图纸已经发过去了,终极七区奠基仪式,我想定在下个月满月夜——那时的磁场强度最稳定,月光能与水晶产生最佳共振,潮汐力也处于最小值,约为地球重力的000003倍,月相为100满月,月地距离为368,000公里,是近地点。
对了,林教授的笔记我找到了,她其实离真相只差一步,她的最后一个公式推导,只差一个符号就完美了,那个负号应该是正号,修正后与观测数据完全吻合,误差小于001。
“院长挂了电话,才发现自己一直蹲在地上。
阳光透过窗户,在碎瓷片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像米凡描述的六棱柱水晶,每种颜色的折射角都符合斯涅尔定律,精确到01度,折射光的偏振方向与理论计算完全一致。
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米凡母亲第一次穿自己设计的防护服时,也是这样在电话里兴奋地报喜,语气里的雀跃与此刻的米凡如出一辙。
那时她说:“科学的浪漫,在于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这句话现在成了宇宙科学院的院训,刻在大门的门楣上,每个字的笔画都蕴含着科学公式,“科“字的撇画其实是一条抛物线,“学“字的宝盖头是一个双曲线。
六、凡米服的淡紫色模式米凡回到科学院时,院长正在他办公室转圈。
新换的文竹摆在窗台上,叶片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着碎光——是院长用喷雾器细心喷洒的,像在呵护某种精密仪器,水珠的大小均匀,约05毫米,显示出喷洒者的细心,水珠在叶片上的接触角为75度,处于亲水与疏水的临界点,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而不滴落,叶片的蒸腾速率因此降低了30。
米凡站在门口,背包带勒得肩膀生疼,里面装着从魔鬼森林带回来的水晶样本,用防震泡沫裹了三层,每层泡沫的密度都经过计算,分别为003、006和012克立方厘米,确保在掉落时能吸收99的冲击力,泡沫的孔隙率为95,既能减震又能透气,防止样本受潮。
“您在研究我的植物传感器?“他笑着开口,声音里带着旅途的疲惫,却难掩兴奋,像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声带振动频率为120赫兹,比平时略低,带着轻微的沙哑,那是长期在潮湿环境中说话造成的。
院长猛地转身,眼眶瞬间红了,想说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句“回来就好“,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担忧、欣慰、骄傲,像浓缩的情感精华,每个字的发音都带着细微的颤音,频率为5赫兹,与他的心跳频率一致。
米凡从背包取出草绿色头盔,表面嵌着七颗不同颜色的按钮,像缩微的北斗七星,按钮边缘还留着手工打磨的痕迹——那是用山谷里的砂岩一点点磨出来的,每个按钮的硬度都达到莫氏7度,能抵抗日常磨损,按钮的行程为03毫米,触感清晰,按压力度为500克力,反馈明确。
“这是第一代原型机。
“他把头盔递过去,指尖划过表面纹路,这些纹路是防滑设计,同时也是天线的一部分,阻抗为50欧姆,与标准射频系统匹配,纹路的深度为01毫米,宽度为02毫米,形成了高效的辐射体结构,“材料用石墨烯和磁流变液,能根据环境磁场自动调节分子结构,响应速度小于01秒,比人类的神经反射还快,神经反射通常需要015-02秒,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能在毫秒级时间内从1千帕增加到100千帕。
“,!
院长接过头盔,忽然发现内侧贴着块小标签,上面用铅笔写着:“给爸爸的礼物,测试版01“。
字迹歪歪扭扭,像米凡小时候的笔迹,那时他总爱在实验报告角落画小太阳,象征着科学带来的光明,太阳的光芒用六条线表示,角度均匀分布,每条线的长度为5毫米,间距相等。
标签边缘有个小小的缺口,像是被指甲反复抠过的痕迹,显示出作者送礼前的紧张和期待,缺口的形状不规则,却透着真诚,缺口处的纸张纤维被压实,密度比周围高出15。
“您试试启动隐形模式。
“米凡按下头盔侧面的按钮,草绿色表面突然泛起涟漪,院长的手连同头盔一起变得透明,透过皮肤能看见骨骼轮廓,像动态的x光片,连血管里流动的红细胞都隐约可见,它们在血管里的流动轨迹形成红色的河流,流速为03米秒,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图完全一致,红细胞的直径为7微米,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为98。
这种隐形不是简单的光学伪装,而是通过弯曲周围的光线实现的,与自然界的某些章鱼的伪装机制相似,但更加先进,弯曲角度可达15度,远超生物所能达到的水平,光线的弯曲半径为10米,符合广义相对论的预测。
“这利用了光的量子隧穿效应。
“米凡解释道,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当材料分子间隙与光的波长匹配时,就能让光线绕射过去,间隙大小约为450纳米,正好匹配绿光波长,分子的排列周期为500纳米,形成了天然的光子晶体。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他指向头盔顶部的传感器,这个传感器能探测周围100米内的生物磁场,灵敏度达到10-12特斯拉,相当于地球磁场的百万分之一,“能实时计算周围生物的力能质参数,自动调整规避方向,反应速度比人类神经反射快十倍。
“他拿起个苹果抛向院长,在接触前的03秒,院长的身体自动向右侧偏移,动作流畅得像在跳舞,苹果擦着衣角飞过,砸在墙上的靶心——那是米凡练手劲用的,靶心已被打穿了个洞,直径约3厘米,显示出他平时的勤奋练习,洞的边缘整齐,呈圆形,偏差不超过1毫米。
这时舒美丽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咖啡。
看到半透明的院长,惊讶得差点把杯子摔了,咖啡在杯碟里晃出涟漪,像微型的波浪,波长约5厘米,振幅为1毫米,符合简谐运动的规律,“这就是你说的绿盾服?比设计图上的还精致。
“她穿着白色实验服,头发用钢笔别在耳后,露出小巧的耳垂——米凡忽然发现,她的耳钉是微型的磁场探测器,和自己用的那款原理相似,只是更小巧精致,直径仅5毫米,显示出女性的细腻,探测器的采样率为1000次秒,能捕捉快速变化的磁场信号。
米凡接过咖啡,指尖不小心碰到舒美丽的手,两人像触电般缩回手,皮肤接触的瞬间产生了微弱的静电火花,电压约3000伏,这是干燥环境下的正常现象,却让两人都有些脸红,脸颊温度上升了2-3c,毛细血管扩张导致肤色变深,rgb值从(255,240,230)变为(255,220,2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