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也许我真应该在孩子入学前辞去这份工作。
然而我始终不解,人们为何如此嫌弃这样的工作。
×月×日 阴有小雪
今天去纳棺的那家请来念经的和尚是一位过去经常到我店里光顾的住持。
他好像也认出我来了,但我尽量不与他四目相对。
我为自己干这么卑贱的工作感到羞愤。
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
日记简单地记录下当天发生的事情和感想,有时甚至只写了一句话:今天很累。
后来,日记较少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渐渐变成了抄写自己或别人话语的片段。
比如:
有人说,人沐浴死亡之光时,才能看见生命的光辉,其实是在接受死亡之后沐浴着超越生死之光时,方能看见生命的光辉。
当死者正确地感觉到所有存在的根本处的真正实在就是光明本身的时候,就意味着死可以不经过“中有”
阶段而直接获得解脱。
——《西藏度亡经》
所谓哲学指的就是把思想外部的无限纳入概念中加以理解的尝试。
——黑格尔
不符合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没有宗教的科学是危险的。
——爱因斯坦
绘画的功能就是描绘出人类看不见的世界。
——保罗·克利
总之都是些名言集锦式的随手之作。
然而当我回头读这些日记时才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多么认真地活过来的。
不厌其烦,哪怕仅仅写上“今天很累”
,经常阅读哲学和宗教方面的书,不停地思考。
每天接触死亡,思考固定的命题:何谓死亡,死后的世界又是怎样的?
那时活得如此诚挚,我很怀念那个真挚思考的自己。
看着日记,入殓师时代的日子一一浮现在眼前,我不自觉地拿笔写起来。
当时只是受到某种触动而动笔,根本没有要好好写、将来好出书等不纯的动机。
写作的过程,就是让自己重新经历过去的烦恼和痛苦。
有几次我甚至扔下笔打算放弃。
后来有一天,突然想到亲鸾上人最重要的思想——“两种回向”
,像开悟了一般重拾秃笔,一气呵成。
不过这个时候距最初动笔,已经过了五年的光阴。
YozakurainRain,1935
吉田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