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InaTempleYard,1935
吉田博
据说原生生物是不会死的,它们通过单纯的分裂而增殖,分裂的过程中并不会留下任何相当于死尸的物质。
人们认为原生生物的这种衍生方式更加符合自然天意,而高等生物的自然死亡,则说明是过于复杂的进化导致有机体不能完全统合自己的机体,从而产生的一种附带现象。
也就是说,死亡现象的发生,是有机体进化得过于复杂才产生的不完全性结果。
人类是生物中最复杂的生命体,然而也是与自然天意相去最远的生命体。
如果人类想寻求超越生死达到完全的统合,恐怕只有借助于如来的佛力了。
“如来”
一词,是梵语,意思是“从真如而来”
。
而“真如”
乃是指万物之本质、不变之真理。
所谓“只能借助于如来的佛力”
,用法然和亲鸾的话来说,就是“只能依靠南无不可思议光”
。
现代人一直把“生”
置于绝对信仰的位置,而视“死”
为恶、为嫌弃禁忌的对象,当作应该排除的事物,把葬礼等与死相关的事物,仅仅看作与生活无关的非正常事件。
在这样的时代,宗教向人们宣讲“死”
是行不通的,因此只能讲现实利益。
然而即使靠拼命宣讲现实利益而获得成效,也只维持到昭和四十年(1965年)。
后来,即使不听信宗教的现实利益说教,国民生产总值和平均寿命也一个劲儿地上升,人们就渐渐不再理会宗教的说教了。
如今的现状是,“死亡”
由医生宣布,“死尸”
由殡仪馆收殓,“死者”
由亲人们来怀念,而僧侣尽量不去面对“死亡、死尸和死者”
,只是数数在葬礼中获得的酬金而已。
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想对宗教抱以期望也是徒劳。
自从宗教不能亲临现场宣讲“生”
与“死”
的那日起,宗教就失去了生命力,日益走上衰败之路,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当今社会,不管哪行哪业,大家重视的不都是亲临现场所得的智慧吗?仅仅把古圣先贤的知识弄个通透,仍令人担心。
如果宗教是对活着的人起到作用,宗教本身也应该充满活力才行。
好在近年来,人们终于意识到,只看重“生”
的价值可能引起很多思想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社会日渐步入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时代,再不行动起来,可能就要出大问题。
有一些既存宗教团体,已经开始在罹患癌症、艾滋病等患者中,开展安宁疗护活动(14)。
宗教团体介入“死”
第一线的趋势日渐明显。
对于那些长年错失目标、靠重复教条谋生过活的僧侣来说,最难为情的,恐怕是面对病**的临死之人却只能搬弄佛典的解释和兜售廉价的善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