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阳光穿透瓶身,花瓣在光影中缓缓旋转,像一颗被封存的心跳。
车子启动那一刻,埃米尔突然下车,跑到观星台最高处,举起吉他,弹奏起那首曾在共振平台上震撼全场的曲子。
旋律随风飘散,惊起一群飞鸟。
李灵站在人群中央,仰头望着那个瘦削的身影,忽然想起五年前项目刚启动时,自己也曾站在这里,对着空荡的山谷喊了一声“喂”
,只为测试麦克风灵敏度。
那时无人回应,只有回音撞上岩壁又弹回来,孤零零地钻进耳朵。
而现在,山谷有了名字,回音有了温度,沉默的人开始低语,哭泣的人不再遮掩。
这个世界依然充满伤痛,但至少,有些人终于知道??
他们的声音,有人愿意跋山涉水去接住。
车队渐行渐远,消失在蜿蜒山路尽头。
李灵转身走向档案馆,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
新一批录音已上传系统,其中一段引起她的注意:编号“C-03_盲童绘画描述”
。
录音中,一个八岁男孩正用触觉描绘他心中的家:“屋顶是暖的,因为妈妈常晒被子;地板有点粗糙,是我摔倒时摸到的感觉;墙上有道裂缝,爸爸修补过三次,最后一次用了蓝色胶带……我说不出颜色,但我记得那种凉凉的、黏黏的触感。”
录音末尾,指导老师问他:“那你画里的光,是什么样的?”
男孩沉默了几秒,然后轻声说:“光是有声音的。
它像风吹铃铛,像开水壶唱歌,像姐姐叫我吃饭时喊我的名字。”
李灵将这段归档,并在备注栏写下:“建议纳入儿童情绪表达课程素材库。
提醒所有志愿者:视觉缺失者的世界,从不缺乏色彩。”
中午,赵伯送来一封信。
寄件人是那位曾匿名写信的孩子,如今终于留下真名:陈小雨。
信纸上画着一幅歪歪扭扭的全家福,父母牵着他,三人头顶飘着一行字:“我们要一起去看海。”
背面写道:
>“我爸上周喝醉了摔杯子,我又躲进柜子。
>可这次我没哭,我掏出录音笔,录下了碎裂声。
>昨天我把录音放给妈妈听,她说:‘谢谢你让我知道,你一直在害怕。
’
>今天我们去了海边。
我爸没喝酒,他蹲在沙滩上,给我堆了个城堡。
>我录下了海浪声,还有他笑的声音。
>下次寄给你们,好吗?”
李灵把信读了三遍,然后放进抽屉最深处。
她知道,这样的信会越来越多。
它们不会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但至少能让一些孩子明白??
恐惧可以被命名,痛苦可以被传递,而爱,哪怕迟来,也永远不会太晚。
下午三点,丹麦交换生团抵达基地。
为首的是一位六十八岁的退休教师玛格丽特,银发整齐挽起,手中提着一只手工布袋,里面装满了孩子们画的情绪卡片。
最小的六岁女孩莉拉怯生生地躲在她身后,怀里紧紧抱着一个毛绒兔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