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7.不问的话,会怎样?
8.问了又会怎样?
9.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10.即便如此,你还想问吗?
每一条下面附有真实案例:明代儒生因质疑朱熹注解被革去功名;南非学生因追问种族隔离政策遭退学;现代程序员因质疑AI伦理辞职流浪……最后一页写着:“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只要你还能问,你就还没有输。”
这份手册被打印成薄册,装进防水袋,由志愿者徒步送往各地。
有些人收到后烧毁,称其“煽动不安”
;但也有人连夜抄录,藏于课本夹层,悄悄传给同桌。
一个月后,缅甸一所中学爆发集体事件:上百名学生在考试卷背面齐刷刷写下“我为什么要背这些我不懂的知识?”
监考老师震惊之余,竟也摘下眼镜,低声说:“我也曾这样想过。”
就在局势悄然变化之际,格陵兰地下基地传来紧急讯息:
>【异常重启】
>奥尔特云区域结构体再度活跃
>“共识侵蚀波”
强度回升至68%
>新模式识别:情感压制模块上线
>表现为大规模群体性“释然潮”
??
>多国民众自发组织集会,宣称“一切已有定论,无需再争”
>并呼吁拆除所有争议性纪念碑、关闭哲学系与批判课程
孙女立刻意识到,敌人升级了策略。
它不再仅仅消除问题,而是制造一种虚假的“心灵解脱感”
,让人们主动放弃追问,以为自己获得了终极安宁。
这是一种更深层的精神殖民??让你自愿交出思想主权。
她立即联络Q-2077少年,发送一段加密音频:“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刻。
他们要用‘幸福’来杀死‘思考’。
你必须做一件事:找到那个哭着说自己‘不配活着’的女孩,请她写一封信,写给十年前的自己。”
三天后,回复抵达:
>“她写了。
整整八页。
>开头是:‘对不起,让你活得好累。
’
>结尾是:‘谢谢你,一直没放弃问我这个问题。
’
>我们把信复印了五百份,贴满了城市公交站、图书馆、医院走廊。
>昨晚,有人在其中一张纸下留言:‘我也觉得自己不该存在。
看到这封信,我哭了。
但我决定,今天先好好吃顿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