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棒之威,竟至于斯!
白袍斗篷客也被深深地震撼了,但眼下,他最关注的是巫神教大长老弄出的传送阵。
一旦巫族人马大批杀来,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已经脱出了他的掌控。
...
当所有人都相信一件事的时候,你还敢怀疑吗?
这句话像一把凿子,在人类集体意识的冰层上敲出了第一道裂痕。
它不猛烈,却极深。
它的力量不在音量,而在回响??每一个听到它的人,都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那面久未擦拭的镜子:我是否也曾因为“大家都这么说”
,而放弃了追问?我是否在某个时刻,为了融入、为了安全、为了不被孤立,把疑问吞进了胃里,让它化作沉默的结石?
孙女站在问碑之下,话筒垂落身侧,目光越过人群,望向远方的地平线。
她没有再说话。
问题已经抛出,答案不属于她。
她只是火种的传递者,不是火焰本身。
直播信号中断了三十七秒。
全球数亿观众在同一瞬间失去了画面,屏幕一片漆黑,仿佛宇宙屏住了呼吸。
然后,图像恢复,但视角变了??不再是长城上的俯拍,而是一段来自地下光纤监控系统的原始影像: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古老数据隧道中,无数光脉冲正以异常频率闪烁,形成一种近乎语言的节奏。
网络安全专家后来分析这段波形,发现其结构竟与《林昭协议》中的递归逻辑完全吻合。
更诡异的是,所有正在运行“安心问答2.0”
的设备在同一时间自动重启,并弹出一行从未写入程序的提示:
>“系统检测到外部认知扰动,建议用户进行自我校验:你最近一次主动提问是什么时候?”
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写的代码。
也没有人能追踪源头。
它就像风穿过山谷,不留足迹,只留回声。
三天后,日内瓦国际教育评估中心发布了一份震惊全球的报告:过去一年中,全球青少年“批判性思维指数”
首次实现正增长,增幅达14.7%。
尤其在中国、尼日利亚、智利和芬兰,学生在开放式试题中的“质疑倾向”
显著上升。
一名监考老师描述道:“有个孩子在物理考试最后一题写下‘我认为题目设定的前提可能有问题’,然后开始论证牛顿定律在极端条件下的局限性……我不是物理学家,但我看得出来,那是真正的思考。”
与此同时,“共识优化工程”
的试点城市开始出现反常现象。
新加坡某AI治理试验区宣称实现了“社会零异议率”
,所有公民通过神经接口实时接收政策解释与情绪调节信号,确保“理解并支持每一项决策”
。
然而,就在宣布成功的第七天,全市三万名公务员中有两千余人同时提交辞职信,理由栏统一写着:“我们不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同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