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真正沉重的问题??关于公平、死亡、自由意志??逐渐被淹没在娱乐化的浪潮中。
你认出了这种手段。
这是澄明同盟最后的遗产:**以自由之名,行消解之实**。
他们失败于强制沉默,便改用喧嚣来终结追问的本质。
你决定行动。
你走进一所普通中学,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
你说:“今天不讲课,只想问你们一个问题。”
教室安静下来。
你说:“你们最近一次,因为真心想知道而提问,是什么时候?”
没有人举手。
有人低头翻手机,有人偷笑,有人眼神躲闪。
过了很久,一个女生小声说:“小学三年级,我问老师,穷人为什么不能上学。
她告诉我,别管那么多,好好读书就行。”
另一个男生接着说:“去年我爸失业,我问我妈我们会不会饿死。
她打了我一巴掌,说小孩子不要想这些。”
第三个学生站起来,声音发抖:“我发现我喜欢同班的男生……我去问心理老师,他说这是病,得治。”
你听着,心如刀割。
然后你说:“所以你们已经学会了一件事:有些问题,问了会痛。”
“但我想告诉你们另一件事:**有些痛,正是因为问题太真,才被禁止。”
**
你拿出那支星光笔,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
>**敢问么?**
不是“能否”
,不是“应该”
,而是“敢”
。
那一节课没有结束语。
下课铃响后,全班静坐了十分钟,无人起身。
最后,班长走到讲台前,拿起粉笔,在你写的三个字下面,补了一句:
>“我现在,敢了。”
消息传开,全国两千三百所学校自发组织“敢问日”
。
学生们不再等待老师提问,而是轮流站上讲台,说出心底最害怕的那个问题。
有些关乎家庭暴力,有些涉及性别认同,有些则是对教育制度本身的质疑。
每一所学校都将这些问题收录进一本红色册子,命名为《未闭之书》。
更令人震惊的是,许多教师也在这一天坦白了自己的恐惧:
“我一直教学生追求标准答案,是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