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幕:班头召集,使命初现背景:明正德十三年暮春,京城西市的画坊街飘着淡淡的松烟墨香,工艺门“宫束班”
的院落却透着几分沉寂。
近日皇室传下旨意,要征集一幅彰显文人隐逸风骨的山水巨作,用于装饰新落成的文华殿偏阁,钦点素有“民间画工翘楚”
之称的宫束班承接,限十日交稿,逾期则按“抗旨”
论处。
人物登场: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班房正中的案几上。
班头周臣身着青布长衫,袖口沾着未干的墨渍,指节因常年握笔而微微泛白。
他年过四十,额前垂着几缕银丝,一双眼睛却亮得像淬了墨的玉,既能辨出毫厘间的笔触偏差,也能看透弟子们的心思。
周臣早年师从吴门画派名家,尤擅山水与人物,笔下的“小斧劈皴”
技法更是一绝——山石纹理如斧劈木,既有力道又不失灵韵。
宫束班的三名核心成员此刻正局促地站在案前:二十出头的阿福攥着画笔,指腹磨出厚厚的茧子,他勾线时能做到“一笔到底无断点”
,可每次构图都像“把颜料胡乱撒在宣纸上”
;青禾是班中唯一的女弟子,梳着双丫髻,裙摆沾着石青、石绿的颜料,她调的色彩明艳夺目,却总缺几分文人画的清雅;年过五十的老陈背着手,眉头皱成川字,他画了三十年山石,小景山石能画得“如真山搬入画中”
,可面对丈二尺的巨幅画纸,手就忍不住发抖。
三人因上月画院考核失利——一幅《秋江待渡图》因构图失衡、色彩艳俗被批“无半分文人气”
,至今对大型创作心存畏惧。
情节:周臣缓缓展开皇室文书,宣纸上的朱红印章“文华殿鉴藏”
格外醒目。
“此次任务,不止关乎宫束班的存续,更关乎咱们民间画工的脸面。”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皇室要的是‘春泉’意境——就像前朝裴春泉先生那样,身居草堂却心怀丘壑,这画得有‘泉声入枕、松影覆窗’的淡泊。”
阿福忍不住挠了挠头,声音带着怯意:“班头,上次考核我连个小景构图都没弄明白,这丈二巨作……万一搞砸了可咋整?”
青禾也跟着点头,指尖绞着衣角:“我调的颜色总被说‘太扎眼’,文人的清雅到底是啥样,我到现在都没摸透。”
老陈重重叹了口气:“我这手,画小山石还行,这么大的画纸,怕是连笔都握不稳。”
周臣没有动怒,只是从案下取出一个樟木画盒,轻轻打开——里面铺着蓝布,放着一卷泛黄的画轴。
“你们先别急着退缩,看看这幅画。”
他指尖拂过画轴边缘,眼神里满是珍视,“或许能帮你们找到答案。”
第二幕:困境重重,画艺瓶颈冲突展开:两日后,班房里的气氛愈发凝重。
丈二尺的宣纸铺在画案上,上面画着几版潦草的初稿:阿福画的草堂歪歪斜斜,一边靠着山泉,一边挨着怪石,人物被挤在角落,像“误入画中的路人”
;青禾调的色彩更是扎眼——山泉涂成了亮蓝色,草堂柱子用了朱红色,连山石都染了层浅紫色,老陈看得直摇头:“这哪是隐逸山水,倒像戏班子的布景。”
老陈自己的山石初稿也没好到哪去:线条软塌塌的,本该锐利的石棱像被磨平了,他急得拍着案几,砚台里的墨汁都溅了出来:“我平时画的山石也就一尺见方,这么大的画,我连该从哪下笔都不知道!”
青禾看着自己调的颜料,眼圈红了:“我明明按画谱里的‘山泉色’调的,怎么就成了这副模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