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以后俺还会带着宫束班的兄弟们,继续干好手艺活,为大明修建更多的好建筑!
刘监工:(脸上也露出真诚的笑容)张大人,以前咱家对你们多有苛刻,还望你别往心里去。
你们宫束班的手艺和人品,咱家是服了。
张福:(摆了摆手)刘监工说笑了。
您也是为了工程着想,俺们都明白。
以后还要请您多多关照。
(众人相视而笑,过往的摩擦与不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宝顶之上,琉璃瓦金光闪闪;宝顶之下,匠人们欢声笑语。
远处的天寿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阳翠岭上的永陵,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
)骆用卿望着眼前的皇陵,又看了看身边这群淳朴憨厚的匠人,心中感慨万千。
他精通堪舆之术,勘破山川脉络,却深知,真正能铸就不朽伟业的,不仅是风水宝地,更是这些脚踏实地、用双手创造奇迹的匠人。
宫束班的这群“憨货”
,没有满腹经纶,没有官场谋略,却用最纯粹的匠心,最执着的坚守,完成了一项浩大的工程,也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秋风拂过,吹动着匠人们的衣角,也吹动着永陵的琉璃瓦,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声响,像是对匠人们的赞歌,也像是对大明国运的祝福,在天寿山的山谷间久久回荡。
第四折传承匠魂场景八时间:嘉靖十五年,冬地点:浙江余姚,骆用卿府邸人物:-骆用卿:五十余岁,鬓角染霜,神色淡然-张福:三十余岁,身着官服,依旧带着几分憨态-李铁牛:三十余岁,身材依旧魁梧,穿着匠作服-王二柱:三十岁,沉稳了许多,腰间依旧别着凿子-赵小六:二十九岁,戴着眼镜,文质彬彬(骆用卿辞官后,回到浙江余姚老家,隐居田园。
府邸不大,却雅致清幽,院内种着几株梅花,正值寒冬,梅花怒放,暗香浮动。
)张福带着李铁牛、王二柱、赵小六来到府邸前,递上名帖。
片刻后,骆用卿亲自出门迎接,看到四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骆用卿:(拱手道)张大人,铁牛,二柱,小六,你们怎么来了?一路辛苦了。
张福:(连忙躬身行礼,笑道)先生,俺们哥几个惦记您,特意从京城赶来看看您。
这几年,俺们宫束班又参与了几处皇家建筑的营建,都是按照您当年教的法子,结合风水之道,做得十分顺利。
四人跟着骆用卿走进院内,分宾主落座。
仆人端上热茶,茶香袅袅。
李铁牛:(喝了一口茶,大声道)先生,俺现在已经是宫束班的木工掌案了,手下带了十几个徒弟,都把您当年强调的“用料要实,做工要精”
记在心里!
王二柱:(点头道)俺也成了石工掌案,这几年雕刻了不少龙凤纹样,还按照您当年指点的石龙修改方法,教徒弟们把握纹样的气韵,现在徒弟们的手艺,都快赶上俺了!
赵小六:(推了推眼镜,微笑道)先生,俺现在负责工程的图纸绘制和尺寸核对,还编了一本《营造尺寸精要》,把您当年教的风水与营造结合的要点,还有宫束班的工艺诀窍都记在了里面,供匠人们学习参考。
骆用卿:(闻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好!
好!
你们都没忘本,把匠心传承下去了。
堪舆之术,讲究天人合一;营造之法,注重精益求精。
你们能将二者结合,既是对技艺的提升,也是对传统的传承。
:()艺之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