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张宗为(摇摇头):千户大人言重了。
我只是尽我所能,保全自身与众人罢了。
如今山贼已除,咱们还是尽快清理战场,继续赶路吧,以免夜长梦多。
老班主(看着地上的尸体,叹了口气):造孽啊!
都是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没了。
三儿(走到一名战死的士兵身边,看到他手中还紧握着一把刻着花纹的匕首,轻声道):这匕首上的花纹,是民间工艺。
张宗为(走过去,看了看匕首上的花纹):这花纹粗犷有力,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
看来这些山贼,并非普通毛贼,或许与边境的倭寇或游牧部落有关。
李千户(脸色一变):先生所言极是!
此事怕是不简单。
咱们得加快速度,赶到前方营寨,将此事上报给将军!
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掩埋尸体,收拾物资。
宫束班众人则在一旁休息,大牛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分给大家。
二柱(吃着干粮,小声对大牛说):大牛,你说咱们这趟北上,还会遇到这样的危险吗?大牛(摇摇头):不知道。
不过有张先生在,咱们肯定能化险为夷!
三儿(看着远处的山势,对张宗为说):张先生,刚才您说这山谷的地形,是易守难攻之地。
那咱们接下来行军,遇到什么样的地形,才是安全的?,!
张宗为(指着远处的山脉):你看那座山,山势平缓,山顶开阔,两侧有溪流环绕,这样的地形,视野开阔,水源充足,不易被埋伏,便是安全之地。
堪舆之术,讲究“藏风聚气”
,行军扎营,亦是如此。
既要避开凶险之地,也要选择能聚兵、能防守、能补给之地。
三儿(点点头,认真地记在心里):我明白了。
老班主(看着三儿,欣慰地笑了):张先生,您真是因材施教。
三儿这孩子,心思细,就适合学这些东西。
张宗为(微微一笑):他有慧根,只是需要点拨。
工艺之道,不仅要手上有活,还要心中有“势”
。
这山川地形的“势”
,与木石工艺的“势”
,本质上是一样的。
队伍很快清理完战场,继续北上。
阳光依旧明媚,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多了一份沉重与警惕。
宫束班的三个憨货,也似乎在这场惊魂之战中,明白了些许工艺之外的道理。
第三折营寨风波时间半月后,午后,烈日炎炎地点北方边境,明军临时营寨人物-张宗为-老班主-大牛-二柱-三儿-李千户-赵将军:五十岁,明军将军,威严沉稳,治军严谨-王校尉-刘参谋:四十岁,明军参谋,心思缜密,善于谋划-士兵若干、营寨工匠若干场景营寨依山而建,夯土围墙高达丈余,墙头插着明军大旗,随风猎猎作响。
寨内帐篷鳞次栉比,士兵们各司其职,有的操练,有的擦拭武器,有的搬运物资,一派忙碌景象。
靠近山脚的位置,辟出了一片临时作坊,宫束班的工具箱靠墙摆放,地上散落着木料、绳索、夯具,老班主正带着大牛、二柱、三儿修整损坏的营门栅栏。
烈日当头,地面被晒得滚烫,二柱擦着满脸的汗水,嘟囔道:“这北方的太阳也太毒了!
比咱们皖南的毒多了,再这么晒下去,我非得蜕一层皮不可。”
大牛光着膀子,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汗珠,手里的斧头挥得虎虎生风,一下就劈开了一根歪扭的木料:“忍忍吧,你看三儿,都没喊过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