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小木匠举起打磨好的木芯问道。
王二愣接过木芯,凑近眼前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嗯,还差一点。
俺爹说,木工活讲究‘严丝合缝’,这木芯要是弧度不对,铜皮包上去就会起皱,影响齿轮转动。
来,俺教你,用刨子再修修边角。”
王二愣手把手地教小木匠调整刨子角度,动作耐心细致,全然没了往日的毛躁。
李憨石则在一旁,对照着西洋图纸和传统工艺典籍,反复测算齿轮的间距。
他桌上堆满了算筹和纸片,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
“憨石哥,你看这齿轮间距,按西洋算法是三寸二分,按咱们的《营造法式》,是不是该调整成三寸一厘?”
张结巴拿着修改好的图纸走过来问道。
李憨石接过图纸,又拿起算筹算了片刻:“按观测需求,误差不能超过一毫。
西洋算法更侧重理论,咱们得结合实际使用场景。
北京的冬季比南京寒冷,铜器会收缩,间距得预留出零点一厘的余量。
就按三寸一厘五来做,既符合测算,又能适应气候。”
张结巴:“好、好!
俺这就按这个尺寸下料!”
半个月后,第一只融合中西工艺的齿轮样品做成了。
铜皮包着榆木芯,梯形齿排列整齐,纹路清晰。
众人围在工坊中央的试验架旁,神情既紧张又期待。
王二愣:“俺来装!”
他小心翼翼地将齿轮安装到试验轴上,又用工具固定好。
张结巴转动轴杆,齿轮缓缓转动,没有丝毫卡顿,咬合声清脆悦耳。
小木匠:“成了!
转动真顺畅!”
周清岚(闻讯赶来,当年的博士如今已是钦天监监副)手持测微仪,仔细测量齿轮转动的精度:“误差仅为零点零三毫,远超预期!
李领班,张工匠,你们这手艺,真是神了!”
赵酸儒:(抚掌大笑)好!
太好了!
有了这样的齿轮,浑仪的转动精度就能大大提升,观测数据也会更准确。
当年南京观象台的误差之争,如今看来,倒是成了你们精进手艺的契机。
,!
李憨石看着转动的齿轮,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都是大家伙一起琢磨的结果。
手艺这东西,越练越精,越琢磨越有门道。”
老匠头:(捋着胡子)这还只是开始。
浑仪有上百个齿轮部件,每个都要做到这般精准。
你们这群憨货,可得继续保持这股轴劲儿。
【转场】三个月后,北京观象台主体工程竣工。
新制的浑仪、简仪等器械安装完毕,矗立在观测场上,气势恢宏。
铜制的器械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齿轮转动灵活,刻度精准清晰。
登基不久的明英宗亲临观象台查验,随行的有内阁大臣、钦天监官员和西洋传教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