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此其为真实义者三。
理解必待实践而证实。
践履笃实处,即是理解真切处。
实践不及,但是浮泛知解,无与于真理。
此其为真实义者四。
略陈四义,而儒家玄学上底价值,已可窥见。
其所以夷诸子而独尊者,岂偶然耶?
次则儒家规模大。
其在一般的哲学方面,对于以前固有的学术,能容纳异派,而冶之一炉。
如孟子重法守,至言瞽叟杀人,舜为天子,不得拒捕,只有窃负而逃,以全恩谊。
桀纣之诛,是诛独夫,不为弑君。
此皆孟子融摄法家义也。
荀卿言礼治,亦近法治。
又孟荀并能辩议,有名家、墨家精神。
至于《礼记》、《周礼》,皆儒家巨典。
《礼记》多融会道家,《大学》一篇,言止定静安,是最著之例。
《周礼》多融会法家,此尤易见。
孔子只言敬,敬贯动静者也。
及《礼记》始言静,《乐记》人生而静,《大学》知止而后定,定而后静,静而后安之说。
此皆道家义,而儒家取焉。
宋儒遂本之以援佛入儒。
《周礼》底学说,王安石稍采其一部分,至近世而始尊其价值。
清末孙仲容依之作《政要》,以与西洋法治国之政制相比附,当时亦多影响云。
尝谓晚周各学派之亡绝,大抵老庄学派底影响为多。
老庄思想,根本反对知识。
故名家,则庄子攻之。
墨家,则庄子薄之。
(只许为才士,薄之之词也。
)法家尤为其所摧折。
惟儒家容纳较宏。
三、儒家不反对知识。
此等精神,根本与科学相得。
《论语》记子入太庙每事问,足见其平时无在不存每事问的精神。
吾以为科学成功,特别在此。
事理本在目前,行而不著,习焉不察,则一切混沌过去。
如壶水澎涨,苹果坠地,古今妇孺所恒见而不问者。
至奈端、瓦特诸公,乃始肯问焉,而得有绝大发明。
故尝谓科学成功,只是个每事问。
孔子此等精神,即是科学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